【455】.望陛下早日恢复(7/12)

第(1/2)页

一场简单的酒宴到了此时,几人也多少醉了一些,说起话来也直白了许多。

        这一次谈心,樊哙和萧何其实还好。

        前者并不在意差点死掉,更多的是自责。

        后者也差不多,说到底刘邦没对他做什么,是他自己当时刘邦情绪状态的原因让他有些自以为是了,所以更多的是后悔。

        相较之下还是张良和韩信的问题大一点。

        韩信是四个人里头唯一一个被坑死的,不过他们之间的问题也正如刘邦和韩信自己说的,两人都有不小的责任,除了开始的被贬,后来他的死主要是吕雉和萧何干的,所以这事说开也就好了。

        至于说韩信什么时候能原谅萧何,那就不好说了。

        最后的,则是张良。

        看向张良的眼神,那叫一个复杂,刘邦无奈地叹了口气。

        正如张良一出现便自称罪臣一般,刘邦当时虽然情绪不正常,但是真的没对张良做过什么,可张良最后却被吕雉收买大肆赞扬太子刘盈,愣是保住了刘盈的太子之位。

        刘盈的确是个不错的孩子。

        这一点刘邦不否认。

        他母亲吕雉将戚夫人做成人棍,他还痛心疾首地大骂。

        可是刘盈就如同唐后主李煜一般,并不适合当一个皇帝,以至于被吕雉当做傀儡,最后郁郁而终。

        刘邦生前文学上的两个代表作一为大风歌,一为鸿鹄歌。

        后者本身是赞扬刘盈的能力,而这都是张良他们昧着良心对刘盈的夸赞,索性刘邦也就随了他们的意,写了这首鸿鹄歌去赞扬自己的儿子。

        可从深层次去看,他并没有被蒙蔽。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缴,尚安所施

        前四句是赞扬刘盈已经成长了,可这个成长是指能力吗

        表面上看的确如此,因为张良这个“奸臣”就是这么说的。

        可实际上刘邦想说的是刘盈羽翼已成,众臣大部分在吕雉的运作下都支持了他。

        后四句说刘盈已经展翅高飞、横绝四海,没人能阻止他。看似还是在赞扬刘盈,可实际上却是指大势所趋,除非将众臣清洗,不然刘盈称帝是必然的。

        其中张良在这件事上出了很大力。

        还好吕雉也只是垂帘听政,没真的和武则天一样直接改唐为周,不然张良就真的是得遗罪千年了,名声估摸着比李斯好不到哪去。

        不过饶是如此,吕雉也为了“吕氏天下”忙碌甚多,甚至让吕氏族人封王,违背了非刘氏不可称王的遗训。

        最让人头疼的是吕雉在刘盈郁郁而终后,还把第三任皇帝,也是当时的汉少帝刘恭给弄死了。

        原因嘛就是刘恭是刘盈和一个美人生的孩子,但是吕雉把他妈杀了,使名义上刘恭成为刘盈皇后张嫣的儿子。

        这个张嫣不是明朝那个艳后,不过记载也是美艳动人,刘邦在其年幼时就认为其长大后连戚夫人都比不上,可惜的是致死都是个处。

        结果这事情被刘恭这傻孩子知道了,刘恭还蠢笨地吼着他还小,没能力,不然等他成长了以后他一定要造反。

        蠢

        哪怕刘邦那时候已经死了,听到这种事也是无语。

        你造谁的反

        就算你是个傀儡皇帝,这天下也是你老刘家的啊

        退一万步来讲,这个造反是特指吕雉,这个傻孩子你也别说出来啊,结果被吕雉听到了,这傻孩子就被弄死了。

        可以说吕雉一生间接或直接逼死了三位皇帝,恩包括刘邦在内。

        如果吕雉能稍微贴心一点,刘邦应该还能多活几年。

        作为历史上第一位皇后,吕雉坑死了自己丈夫、儿子、孙子。

        然而这事你张良是一点责任都逃不掉,如果皇位当时传给了刘如意,再加上众臣的支持,哪会有那么多狗屁倒灶的事儿。

        张良自己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一出现就跪地自称“罪臣”。

        “陛下,子房做的的确有错,然那也是大势所趋,本就被皇后所忌惮,若子房不那么做恐怕就是下一个韩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