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瓷都风貌

第(2/2)页

不一的瓷器都放置在活动的木架上,这种木架是专门用来晾晒瓷坯的,俗称为‘晒架塘’。
在晒架塘上的瓷器总共可分为两类:大件作和小器作。
两类瓷器胚胎分开晾晒,互不影响。
大件作以产品大,款式奇而出名,例如万件瓶,千件缸,大盘之类的陈列瓷器。
而小器作则是以日用瓷器为主,在明代时小器作就已经分工很明确,据史料记载制瓷工艺有“过手七十二”之称。
其中包括碗、盅、杯、碟等品种,胎质细腻,造型规整,素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著称于世。
在见到各种精美的小器作之后何林和王维两人都是惊得移不动脚,
虽说这些都是现世的匠人所制造,但是款式精美。
不管是白底青花的青花瓷也好,素瓷薄如蝉翼的玲珑瓷也罢,亦或是彩色分明,明暗清晰的粉彩瓷,颜色淳一内敛的色釉瓷均是列罗在其中。
最后何林和我王维两人还是忍不住内心对美的追求,跟作坊里的师傅商量一下以后分别买了一件玲珑瓷的瓷碗和一件粉彩瓷的瓷盘。
其中玲珑瓷的瓷碗是属于半成品,瓷坯只上了一般的色,这种瓷坯最原始的颜色和涂料颜色之间的碰撞让何林觉得特别有艺术的美感。
他打算将这件瓷碗送给青乐。
但王维觉得送这种半成品不行,看上去半洋不土的。
但是何林不在意,何林认为以青乐这样受过高等教育的有独特审美的人,一定能够欣赏得来他所谓的那一种抽象的美感。
尽管作为当事人的青乐并不会知道此事,可何林还是满怀激动的将两件瓷器买下打包放好。
在古窑民俗展览区溜达完以后,何林和王维决定直奔浮梁古城碰碰运气。
毕竟浮梁古城位于景德镇市郊,距离景德镇市区有8公里的距离,而且会在下午6点关门。
要是现在还不先过去看看,那关了城门那就没机会了。
打定主意以后两人老样子,打个车就冲了过去。
约莫坐了十来分钟车程,何林和王维两人就到达了目的地。
一下车见到浮梁古城高大的城门,王维也是忍不住惊叹一句:“啧啧啧,我身为赣省人,这还是我头一次来这浮梁古城呢。”
何林听后忍不住白了王维一眼:“说得你好像以前来过景德镇一样。”
不得不说,王维从小生在赣省农村还真没这闲钱来景德镇游玩,要不然今天他们俩儿也不至于会白跑了这么多景区。
“嘿嘿……何哥你也知道,这不是家庭条件不好嘛。”
王维嘿嘿一笑,转头又望向古城说道:“这浮梁古城相传建于唐元和十二年,没想到在历经唐、宋、元、明、清诸朝之后依然如此宏伟,不得不惊叹这古人的创造力和匠人精神啊!”
“嗯,相传浮梁古城全城布局形似八卦,城墙全长20余里,高1.6丈,确实是彰显了我华夏人民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啊!”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