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六十七章 七家齐聚

第(1/2)页

幸福的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

        候机楼里,石一坚和李彤坐在一起相互偎依。石祝腾坐在另一张凳子上,看着自家的儿子终于成家了,也是喜忧参半。

        当耳中响起广播员飞往杭州的航班即将来起飞时,石一坚看着李彤清秀的脸上泪花闪闪,他轻轻为她擦了擦眼泪,温柔地说道:“要走了,我不在身边的时候,你要保重身体。”

        李彤点了点头,拥抱了一下石一坚,嘱咐道:“你也一样,一定要平安回来,我和宝宝都在等着你。”

        飞机缓缓启动,石一坚坐在靠窗的位置,透过机窗,望向了候机楼的方向。他知道,在候机楼里,同样有一个人,也在默默地看着他。

        此番前去生死未知,石一坚心中惆怅,脑海之中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李清照的一首诗: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下午时分,来到杭州,石一坚两人在约好的郊区小别墅与六大家的家主相继会面,其中还有几个年轻面孔。

        出于实际情况考虑,由之前的十人队伍,缩小到了七人,所谓兵贵神速,精装上阵。而进入三界鬼域的人员有孙晓波、许正、张国杰、傅绩天、钟逸、范明、石一坚。

        在七人队伍里,都是年轻一辈的好手。

        孙家,乃是风水世家,其五行阵法和堪舆之术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能观天辨地、乘气定位、趋吉避凶,大到城市建设、小到阳宅墓葬,无所不能。

        尤其是现代的大型楼盘,都会涉及到相关的风水学问,所以这些年来,孙家在当地非常有地位,名利双收,东南六家望尘莫及。

        许家,深研佛家真言,降妖渡厄,其内外兼修的功夫,更是一骑绝尘。

        别看许正文质彬彬,一副人畜无害的的样子,但是要轮单打独斗的话,在场年轻一辈中无一是其对手。小小年纪,其内家功夫已经是深得真传。

        张家,道派传承,据说乃是龙虎山张天师的后裔,其道法正宗,各种符箓道法顺手拈来。

        当时石一坚拿出钟馗天师血符拍卖的时候,就是张家让孙卓森以150万的高价所拍下来的,可见其底蕴深厚。

        钟家、范家,都是道门子弟,驱邪化煞、开坛作法也是炉火纯青。

        其中,钟家有一门独家手艺,就是以精血作符,折叠成人偶状,用长明灯供奉,以此来推测吉凶。

        灯亮人活,灯灭人逝。

        36年前的那场劫难,七大家前辈供奉的长明灯无一盏亮着,那就是最好的证明。

        范家,以茅山学术为根基,虽然没有张家的名气响亮,但是对于符箓之术也是有很高的造诣和见解。

        傅家,世代书香门第,以儒家学术为根基,注重内修、心法要诀等。一手九字真言在其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比马氏家族的九字真言更胜一筹。

        而石家虽然也以道学为入门,但大多都是开坛布阵的手段。

        相比许、傅、张、范四家的克敌先机,孙、钟、石三家,则更多地是属于后发制敌。

        不过,石家有鬼眼天赋和驭符术作为秘术传承,实力不容小觑。

        鬼眼天赋,不但能通神问鬼,还能看破迷障,本就厉害。而驭符术,相传能同时驱使千万张的符箓打击目标,更是奠定了石家在奇门江湖中的地位。

        其代表人物有奇门泰斗鬼眼石三和石家天才石百兴。

        鬼眼石三成名已久,自不用说。而石百兴的一手驭符术,可以做到同时驱使百张符箓。作为后生晚辈的石一坚,他的十方降魔阵作为驭符术的入门,也是一手看门绝技。

        傍晚时分,别墅之中,高朋满座,老一辈一桌,年轻的又一桌。

        孙卓森举起酒杯,说道:“虽然我知道各位的心思都不在这里,但是既然命运已经安排我们坐在了一起,那我们就要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对抗。”

        众人举杯同饮。

        许浩奇门地位紧靠孙卓森,也站起来拿个彩头。

        “此次之行,虽然看似危机四伏,但必定逢凶化吉。今晚是年二十九,为了明年开春,我们还能集聚一堂,也为了我们东南七大家的后辈们能平安归来,大家共饮此杯,提前庆祝小伙子们旗开得胜。”

        一时之间,各大家的领头人物也纷纷说起了吉祥话语,气氛很快就热闹了起来。

        春节将至,郊区的夜空之上,偶尔还能传来放烟花鞭炮的的声音,也不知道是谁起了个头,喝着喝着,就对起了诗句。

        “冬去春来又尽年,风花雪月谈笑间。夕阳洒去云霞美,寒风锦绣雪满天。”

        “人生轮回几开端,当惜岁首元月天。雪泥若想留鸿爪,年年日记始新篇。”

        “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入暖送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年轻一辈看着这些老家伙们兴致高昂,也是很受鼓动。

        孙晓波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