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望远镜

第(2/2)页

    只是相比较那些让他看不懂也欣赏不来的意识流派画作,他还是偏向写实一些的,炭笔也是他学画画的时候折腾出来的。

        “哇,九叔,这个就是千里目吗?”

        荀彧和戏志才有些好奇的看着在王赵笔下逐渐成形的未曾见过的物品。

        王赵点头,正好这个时候青禾叫的木匠也来了,另一个小厮把他领进来,手上生着茧子的木匠拘束的站在这几个光彩照人的小公子面前,不知道他们把他叫来说要干什么。

        “你就是孙匠人?”

        “是的,小人鄙姓孙,名孙土,小公子叫我孙土就好。”

        王赵不在意的挥了挥手,把图纸拿给他看,语气平淡的问他:“你看看这图纸,你可能把这图像给给完整的还原出来?”

        到了自己的专业领域,孙土站直身体,从王赵手上接过图纸,仔细看了看,同时在脑海里默默的演练了一遍,觉得不是很难,便对王赵说到:“可以做到,只是小人头一次做这物什,可能需要多练习几遍才能做完好的交给郎君。”

        王赵只是问他:“那你觉得要几日才能做好?”

        孙土回答道:“三日之后必定能够完成。”

        三天?王赵对这个速度还算勉强满意吧,毕竟古代纯手工制作而且还没有工具,要他来做可能三个月都做不出来。

        让孙土三天以后带着最好的产品来找他后,王赵就让他回去了。荀彧和戏志才却不满意,“九叔何不多叫几个工匠来,一个这么小的玩意,要做三天,说不定是匠人的手艺不行。”

        王赵用手弹了弹荀彧光滑的脑门,看着和荀彧一样不解的戏志才,教导他们:“术业有专攻,你们光看到这是一个小玩意,却不知道里面还有一些机巧的小机关,这孙匠人之前从来没见识过这种东西,却有自信能把它做出来也是极了不起了。如果我让你们两个去做,不说三日,你们可能在三旬之内做出来?”

        两个小小少年有些羞愧的低下脑袋,不说话了。

        王赵现在接着说道:“我知道你们想早点拿到千里目,但是这事急不来。刚刚那框架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千里目里面的镜片,这东西甚至不知道能不能做的出来。”

        “镜片?”荀彧和戏志才异口同声的发问。

        正巧这个时候,青禾已经带着一筐干燥的沙子回来了,王赵便带着两个小少年来到院子里,“镜片就是用这些沙子做的。”

        满心好奇的两个小小少年目不转睛的看着王赵的动作,王赵倒了一半的沙子出来,吩咐小厮这些沙子又仔仔细细的筛了一遍,确定里面没有其他的杂物,又让人把这些沙子再次碾成更细的颗粒,然后就带着人到府里烧陶器的窑里,让匠人们能把这些沙子高温加热融化。

        在沙子由固态变成液态以后,总算有了些玻璃的雏形,虽然现代的玻璃那么透明清亮,但是也算勉强能用吧。

        王赵让青禾把这些来之不易的玻璃给搬回到院里去,荀彧和戏志才跟着他走了一天,午饭都还没来得及吃,已经有些累了,但是看到王赵折腾出来的这些从来没见过的东西,又不愿意离开。

        王赵看着他们身边急的上火的小厮,大发慈悲的说道:“先去用膳吧,下午再来处理接下来的事。”

        有了王赵发话,荀彧和戏志才总算被各自的小厮劝去吃饭了。

        王赵找出四块大小合适的玻璃,琢磨着该怎么把它们弄成凹透镜和凸透镜。

        想来想去也没什么特别好的法子,看来只能用最笨的方法,一遍一遍的去磨了。刚好看荀彧和戏志才似乎很想自己亲自动手的样子,磨镜片这件事情就交给他们俩了。

        就这么决定了。

        于是等戏志才和荀彧吃过饭,兴冲冲的来找王赵后,王赵向他们仔细地描述了一番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征,就给他们各自安排了任务,让他们自己去打磨镜片了,两个头一次被“委以重任”小不点就又兴冲冲的走了。

        三天以后,孙土把做好了的望远镜架子给送了过来,王赵特意交代的可以旋转开来以便放入镜片的盖子也做得非常完美,只是想到荀彧和戏志才两个人,便多问了一句:“只做好这一个吗?”

        孙土其实在做好这个之前做出了三四个失败品,但那些失败品他是万万不敢拿到荀府小郎君面前来的,便回答道:“暂时只做出这一个,但小郎君还有需要的话,小人今日还可以再做两个。”

        “那就多做几个送来吧。青禾,给孙匠人一些酬劳。”

        镜框做好了,王赵便派人去通知荀彧和戏志才这个好消息,也有询问镜片是否做好的意思。

        但很可惜,两人的镜片到现在还遥遥无期,直到半个月以后才勉强做好了,拿给王赵看,却又被王赵以太厚为由让他们拿回去继续磨,这样直到三个月以后,才组装成了这个世界的第一个望远镜,光线的神奇让两个小孩爱不释手。

        后来,孙土果然送来了多个镜框,可戏志才和荀彧在王赵问他们是否要多做几个来让他们轮着玩的同时,却纷纷摇头,表示一个就够了。

        这都因想起了当时磨镜片,把手都快磨破皮了的艰苦的三个月。

        这都是后话了。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