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黄巾起义

第(2/2)页

却都隐隐以王赵为首。这当然不仅是因为王赵的年龄最大辈分最高,更因为他这么多年所流露出来的见识、能力,让这三人都心甘情愿的折服。

        王赵听了消息以后,在心里默默的算着时间线,发现就是这年,因为黄巾起义军中出现叛徒,向朝廷告密,以至于张角不得不提前扯起大旗。而且义军虽然在初期占据优势,让汉军吃了个反应不及的亏,但后来,在何进,黄甫嵩,卢植,孙坚等人的回击下,起义军节节败退,在当年11月就已经失败了,自称天公将军,地公将军,人公将军的张家三兄弟也都被斩杀,甚至连张角的棺材都被黄甫嵩给撬开了。

        于是王赵把自己知道的结论说出来:“汉军和起义军力量悬殊,虽眼下看来起义军势如破竹,但等局势相对稳定下来以后,最迟年底,起义军必败无疑。”

        戏志才道:“也不知这场灾难又会连累多少无辜百姓丧命。”

        谈起这话,四人皆敛目垂首,虽然知道在这段时间内必定会有许多家庭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可他们竟除了在这对那些百姓报以同情之外,什么事都做不了的。

        王赵低声叹息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郭嘉道:“虽说荀九叔这话有理,但比起乱世,总归是盛世更让百姓安居乐业。我看这大汉朝江山的气数也已经快要没了,不知将来是哪位诸侯能够终结这乱世倾轧,还这大好山河一片安稳。”

        郭嘉虽然有两次的记忆,但终究年轻气盛,又经历过后来天子潦倒的经历,对现在在位的汉灵帝几乎没有多少尊敬之心。

        荀彧说了一句:“慎言。”换来郭嘉的撇嘴。不过荀彧这么说倒也不是忠于汉室江山。在这二十年来王赵对他的潜移默化下,荀彧早就改变了他那种忠君报国;汉室正统的思想,对他现在而言,只要能还天下百姓一个安稳、还天下江山一个平定,无论是谁坐那宝座他都没有意见。而刚刚之所以提醒郭嘉谨慎言语,也只是想要提醒这位年幼的友人小心隔墙有耳,谨慎行事罢了。

        戏志才对王赵问道:“纵观如今这天下诸雄,似乎并无谁有明主之兆,不知荀九叔可有何看法?”

        王赵听了这话,心中只有绯腹,他有何看法?他当然只能加入曹操的阵营了,从他激活888系统的那一刻起,他的身上便牢牢的打上了魏武帝的标签,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但是目前,面对戏志才的问话,他当然不可能直白的告诉他们,未来一统天下的肯定是曹魏,毕竟曹操现在还一点名气都没有,谈这些还为时尚早。

        于是王赵说到:“择主之事还需慎重,等着黄巾起义过后再说吧。不过,我们终日偏安一隅,所听到的消息,总归都是由他人耳目得来的,颇有些真假难辨。我今想去外游历一番,一来看看能不能在这乱世当中帮一帮这天下的百姓,哪怕能救一二条人命,也算功德一件。二来便是亲自去了解一下这些诸侯的品行,以免未来择错明主,后悔不迭。”

        听了王赵的话,其余三人都有些意动,只可惜他们三人,两人刚刚成亲,正是新婚燕尔的时候,剩下那个年岁还小,又是家中独子,家里人肯定不会放他离家的,也就只能对王赵表示羡慕了。

        “那就祝九叔在外一路小心,平平安安了。”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