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京城之行

第(2/2)页

聊人生哲学。

        结果到了晚上,大家早早地回房休息。陆萤的房间烛火都熄了。

        周临渊端着托盘,看看酒水小菜,一脸遗憾。还想着解释解释白天的事呢。在陆萤门前逗留了片刻,离开了。

        他闷闷不乐地去找秦越诉苦。直喊冤。

        “你这是自食恶果。”秦越一点儿也不同情他。

        “可我真的什么也没干啊。你也知道,登临阁的姑娘,卖艺不卖身的。”

        “与我说有什么用?”

        “我也想和阿萤说,可她看起来一点也不在意。我宁愿阿萤生我的气。”周临渊叹一口气。

        “你还是先处理好你的红尘知己吧,要是再多碰到几个,那你必定无戏可唱了。”

        “不可能,京城这么大,哪有那么巧。”

        巧了,正所谓,无巧不成书啊。

        第二日陪几个女孩子逛布庄,正挑选布匹时,有女子认出了周临渊。

        “周公子,许久不来迎春阁了。”

        周临渊嘴角跳跳,干笑几声。

        到了胭脂铺,又是两个轻薄罗裳的女子,招呼周临渊去听琴。

        就连走在大街上,都有四驾的马车停下来与周临渊打招呼。自然也认得秦越。

        日常抛头露面的周临渊终于尝到了招蜂引蝶的苦果。

        行至一处茶楼前,竟听到了说书人在讲京城十大美男。

        陆祺来了兴趣,拉着陆萤、连翘坐下要听。

        那人正说到第四名,是吏部左侍郎之子高义。但听众却发出了哄笑声,似乎有什么可笑之事。

        “高公子竟还在榜上?哈哈哈哈。”

        “是那个豢养小厮的高义吗?”

        “高公子只怕没人肯嫁给他了。”

        “长相俊美,又是三品大员的嫡子,就算不能享齐人之福,也会有人肯嫁的。”

        “说的也是”

        原来这不是简单地品评相貌,而是评京中的如意郎君。这势必要涉及到家世、相貌、人品。茶楼为了吸引客人,特意选了百姓感兴趣的话题。果然效果极佳。

        比起京中十大美人是谁,看客们更关心十大美人究竟花落谁家。

        此番不只排名,更有评比配对。

        “下面是前三甲!”

        “好!”

        顿时响起了“劈里啪啦”掌声。等了这么久,自然是在等重头戏出场。

        “位列第三的,便是新科进士,定远侯府的小侯爷。这位小侯爷的母亲,是尹太傅的二女儿,想当年,尹二小姐可谓才冠京城啊。十九年前正值妙龄的尹二小姐嫁入定远侯府,一年后便诞下了风流多情的小侯爷。”

        正主周临渊坐在台下,也听得津津有味。仿佛在听别人的故事。

        “为什么说小侯爷多情呢?从三岁起,小侯爷便喜欢跟在貌美的丫鬟身后,乳娘的话不听,那丫鬟说的他便听。五岁时进宫赴宴,见了镇远将军家的小小姐,抱着便不撒手。十岁便开始看春宫册,十六岁出入花街柳巷,十八岁啊就住在登临阁了。”

        周临渊的脸色渐渐变得通红,他偷偷拉着陆萤的衣袖,冲她摇头,用眼神示意自己的无辜。

        “难怪老话常说,三岁看老,这就是个色胚。”

        “那他府中岂不是妻妾成群?”

        “小侯爷尚未娶亲,府中的妾室大概有三四房吧。”

        周临渊双手扯着陆萤,在她耳边喊冤,“没有没有,一个都没有,我发誓!”

        陆萤只觉得耳际酥麻,身子都软了。赶紧躲他远些。

        说书人接着说道:“列位看官,虽说小侯爷风流,但胜在芝兰玉树,才貌两全啊。如今又一举得中,前途不可限量。京中肖想小侯爷的人家大有人在,以我之见,未来的侯府夫人,定是天底下最美的女子,大家说是也不是?”

        “哈哈哈哈。”

        “那便是丞相府的大小姐了。”

        “皇上亲封的异姓诸侯,丞相府算高攀了。”

        “诸位诸位,接下来是第二位的晋王世子。晋王妃是尹太傅家的嫡女,与定远侯夫人是一母同胞的姐妹。若论相貌,晋王世子与小侯爷不相上下,一个英俊凛然,一个风流恣肆。晋王世子胜在品行端正,年已十八,却从未沾过女子。”

        “难道和高公子一般”

        “别胡说,人家可是亲王。”

        “晋王世子洁身自爱,风神俊朗,是京中争抢的良配。据传晋王妃准备给世子选妃,广邀世家小姐。世子妃的人选,必出于高官府中”

        “明年便是三年一度的选秀,是要着急起来了。”

        “跟皇帝抢女人吗?”

        “皇上都过花甲之年了,是福是祸啊?”

        “都是些无稽之谈,走吧走吧。”陆祺听不下去了,直嚷嚷着要走。

        大家便随了她。

        来时兴致勃勃,走时各怀心事。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