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从中生事

第(2/2)页

又想起白天发生在长生殿的事,太后就捏紧了拳头,重重的砸在床沿边,“哀家早就说过,这姓谢的一家绝非传言中那样简单,眼下看来还真是没有白冤枉他们;谢芳菲往日里总是装出一副笨拙无知的样子,如今可算是装不下去了,终于露出自己的真面目了?到底是哀家小瞧了她,这才给了她空子钻,让她到最后将了哀家一军。”

        齐嬷嬷也想到自己在凤梧宫里所经历的事,开口道:“老奴由娘娘这么一点拨,也觉得如今的皇后娘娘与往日大不相同;今天在去凤梧宫见皇后的时候,就觉得她和过去不太一样,那时老奴还并未放在心上,如今想来可能真如娘娘所言,过去是我们轻敌了,一直被皇后诓骗着,而今也算是见识到了她真正的手段,实在是个不可小瞧的对手。”

        太后恨声道:“哼!那个贱人,纵然她有三头六臂又如何?只要哀家还在这宫中一天,她就别想有一日的好果子吃。”

        说完,太后就想到了一件事,立刻吩咐齐嬷嬷,“你回头拿着哀家的口谕亲自跑一趟沈府,就说是哀家特赏的懿旨,邀请馨儿随哀家一同回北地祭祖;京城距离北地千里之遥,在这路途上,哀家自然会替她制造机会接近皇上。只要皇上能将心思从那个贱人的身上移开,这场仗,哀家就赢定了。”

        齐嬷嬷提醒道:“可是皇上说了,为了二姑娘的声誉,让她以后没有奉召,不得出入皇宫;娘娘您这样安排,是不是有些不妥?”

        太后伸出食指就戳了下齐嬷嬷的脑袋,“你还真是越老越糊涂了,哀家是带着馨儿回北地祭祖,又没将她召进宫中,哪里违背了皇帝的旨意?”

        齐嬷嬷讪讪笑着,道:“是老奴糊涂了,娘娘放心,老奴明日就去办娘娘交代的事。”

        太后满意的点着头,说:“嗯,看来这回北地的一路,哀家是要费些心思了。但,一切为了皇帝,要哀家做什么,哀家都心甘情愿。”

        齐嬷嬷观察着太后的脸色稍稍不似先才那般紧绷,这才长出了一口气,觉得头顶上的压力顿时减轻不少;然后又命人重新煮了一碗参汤上来,亲自照料着太后用过了参汤。

        就这样时间悄悄流逝,再又过了两个时辰后,一个挺拔修长的身影就从凤梧宫中走了出来,由数名宫人掌着灯,伺候着回到了政渊殿。

        杨福康是陪伴着赵仪一起长大的人,对于伺候的这位主子,虽说有的时候会有些揣摩到他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可是这主子的喜怒哀乐他还是能够察觉到的。

        就像今天,杨福康就知道,皇上是难得的心情畅快。

        瞧着皇上从晚上开始就一直挂在嘴角的笑意,杨福康在端上云雾龙井的同时,也整理着言词,试探着问着:“皇上的心情像是很好,可是今晚凤梧宫的晚膳十分味美的缘故?”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