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蟾蜍蚀圆影,大汉夜已残!

第(1/2)页

“义真兄,他就是你和我提过的江小白?”

        蔡邕上下打量着江小白:“好一个俊俏的少年,就是这名字有些不妥,容易遭人诟病。”

        “我的名字咋了?”

        看着江小白面露疑惑,蔡邕为其解释,原来是王莽篡汉时,曾有过许多改制,对名字也有涉及。

        那时候,法律规定不准用双字名,只能单字,双字名是极其不光彩的。

        若是有人犯罪,就会给予其双字名,以示惩处。

        从那时起,人们就有了取单字名的习惯,形成一种风气,延续至今。

        “取个名字竟然有如此多的忌讳。”江小白微微皱眉。

        经蔡邕的提醒,江小白才有所察觉,过往他遇到的所有人,名字皆是单字,只有他和江小花是个例外。

        “伯喈啊,汉与贼势不两立,对大汉而言,王莽就是篡汉的乱臣贼子,当年颁布的单字发令,早就失去效用,只是这股风气尚未彻底散去。”

        皇甫嵩笑着开口:“如今陛下改元中平,希望天下百姓能够从此焕然一新,我倒是觉得不如就从名字开始焕新改变。”

        “江小白这个名字,在别人眼里不甚光彩,是个另类,但在我的眼里,他就是改变的初始,如今的汉朝千疮百孔,经历黄巾战乱后百废俱兴,正需要一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去改变这一切。”

        “我觉得,帅之就是个不错的人选。”

        这番话语重心长,皇甫嵩是对蔡邕说的,也是对江小白说的,他平叛黄巾立下不世之功,被汉灵帝刘宏誉为大汉柱石。

        然而,这些改变不了他年过半百的事实。

        在这个平均年龄三、四十岁的时代,皇甫嵩算得上是高龄,他老了。

        所以,从最开始,皇甫嵩就是把江小白当作接班人来培养的,希望他能匡扶汉室,有所作为。

        “义真兄说的对,是伯喈拘泥于陈旧,不知变通了。”

        感受到皇甫嵩的深沉用意,蔡邕没再计较名字的问题,他看着江小白笑问道:“贤侄,义真兄于我有救命之恩,你以后就叫我一声世伯吧。”

        “世伯!”江小白有些诧异。

        蔡邕是这个时代非常著名的文士,是很有名望的大儒,他才华横溢,学识渊博,还精通音律,擅书画,是真正的文坛大家。

        如果说皇甫嵩是武将中首屈一指的名将,那蔡邕就是文坛中首屈一指的大牛。

        蔡邕身上有无数耀眼的光环,譬如大文学家,大书法家,大史学家,大音乐家等等……

        他是历史上少有的通才式人物,

        这样的人,眼下居然主动向江小白伸出橄榄枝。

        所以,江小白躬身向着蔡邕深深施礼:“世伯,请受小侄一拜。”

        有蔡邕这位当世大儒做靠山,江小白的仕途将会顺风顺水,且有名师,对日后他招揽名士也有许多好处。

        这个时代是很讲究身份名望的,袁绍遇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就这种庸才,为何麾下会有那么多的良臣名将效忠,那是因为他家是四世三公,有着很高的名望。

        还有刘备,一个鼓捣破鞋之人,为何能收服关羽、张飞,靠的就是他是中山靖王之后。

        以及,大汉皇叔这个金灿灿的头衔。

        这些都是身份名望带来的红利。

        江小白一介布衣,没有任何的身份地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