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章 拖刀计

第(1/2)页

  五十架帝国机甲结阵而来,等候多时的骥星河选择了迎面冲锋。
  “全都是常规级的帝国机甲,一架贵族机甲都没有,老骥,是时候验证最重要的一步了。”
  架着电磁狙击炮的陈迅,眼神明亮。
  面对这些常规级的帝国机甲,他有信心一枪打爆其中一架机甲的头颅,  但十分钟只能开一枪的前提条件,让他不可能轻易开枪。
  备用的电磁狙击炮还有两把,但射速太低的情况下意义并不大,必须要在关键时刻才能够使用。
  如果高斯能量狙击枪能够小型化……
  陈迅看着骥星河独自一人冲向了五十架帝国机甲,竟然有些走神了。
  并不是因为他不在乎骥星河的生死了,而是因为他很清楚这五十架帝国机甲,不可能留下骥星河。
  高斯能量狙击枪在本质上,  和陈迅目前使用的电磁狙击炮并没有什么不同,  都是使用电磁加速轨道为动力,驱动金属弹药对目标进行打击。
  区别在于威力的不同。
  陈迅的电磁狙击炮,威能足以穿透一架常规级帝国机甲的头颅,以陈迅的枪法而言,完全可以趁势破坏掉机甲头颅中的智能核心,进而影响机甲的行动力。
  面对贵族机甲的时候,只要打的足够精准,就能够对其摄像头进行破坏。
  但想要对帝国伯爵及以上大贵族驾驶的机甲,造成对装甲的穿透性杀伤,就有些力有不逮了,只能依靠击破摄像头的方式来进行攻击。
  之前陈迅帮助骥星河战斗的时候,就是使用了这样的方式。
  而联邦最先进的高斯能量狙击枪,就算是面对侯爵级的帝国机甲,也能够对其装甲造成穿透性的有效杀伤。
  但这种级别的高斯能量狙击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像是狙击炮,就算是穿着单兵外骨骼装甲,  也很难实现精准有效的操作。
  而且电磁轨道动力的枪械、大炮,  后座力虽然要明显低于传统的火药武器,  可这并不代表着它们就没有后座力。
  一般情况下,这种狙击枪都是架设在武装装甲车上,利用智能瞄准系统以及人工控制进行操作射击,而后以装甲车本身来承受其发射时产生的后座力。
  但这样的使用方式不够便捷,很容易被帝国的远程火力提前摧毁。
  想要让这种武器小型化,真正意义上的单兵化,需要的技术难度极高。
  陈迅觉得他这一辈子估计是等不到了。
  但如果自己可以驾驶机甲,然后定制一把机甲专用的高斯能量狙击步枪的话……
  陈迅想到了安德烈的机甲火力系统,以及联邦最新的机甲驾驶技术。
  两者结合,他是不是有机会驾驶机甲战斗呢?
  男人怎么可能不喜欢机甲。
  陈迅的走神,并没有影响到他观察战场上的局势,瞄准镜之中的画面已经是接近四公里之外的位置了。
  迎面冲向了五十架帝国机甲的骥星河,借助着帝国挖掘的壕沟以及布置在其间的兵力,创造出了足以让他和这些帝国机甲‘单挑’的时间差。
  同一时间,骥星河需要面对的帝国机甲数量,绝对不会超过三架。
  常规级帝国机甲使用的武器,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力量,根本没法对将军甲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所以它们选择的作战方式,  和之前面对骥星河的时候一样,  全都是以自身机甲为武器进行撞击。
  哪怕结局是死亡,它们也要撞。
  从这一点来看,  骥星河之前的判断并没有问题,封建制度的帝国对于这些猩猩的生命漠视程度,不比联邦差多少。
  上级能够无条件的决定下级的生死,贵族能够轻易的决定平民和奴隶的生死。
  从它们的机甲性能差距来看,也能够证明这一点。
  在联邦,只要你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并在战场上证明你自己,就能够拿到性能更加强大的机甲。
  韩力是这样,杰克森是这样,哈里斯、秦佟、瞎子、瘸子他们所有人都是这样。
  除了杰克森这个富二代之外,其他人哪有什么背景和人脉资源啊。
  包括骥星河也是这样,如果不是他自身的实力足够强大,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证明了他自己,怎么可能拿得到将军甲呢?
  《老人与星辰大海》可以让他名利双收,但绝对没法让他拿到将军甲,甚至是之前使用的斩山都拿不到。
  近一年时间之前,背后拥有三亿目光的骥星河,想要驾驶机甲去三六大峡谷执行任务的时候,差点就被当时的李教官和陈迅两人阻止。
  而在帝国,所有的高性能机甲,几乎全都掌握在了贵族的手中。
  那些平民猩猩,或者是奴隶猩猩,在机甲驾驶的能力上,真的比不上贵族吗?
  绝大多数肯定是比不上的,它们因为生活水平的问题,身体素质以及学习环境和贵族相比有很大差距,但平民的基数实在是太大了,怎么可能没有惊才绝艳之辈呢?
  然而无论它们有多么高的天赋,在成为贵族之前,它们都拿不到高性能的机甲。
  即便是在成为贵族之后,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积累资源,才能够自己打造属于自己的贵族机甲。
  阶层泾渭分明。
  于是有了骥星河的无敌之姿。
  将军甲左冲右突,长枪横扫突刺,一架又一架帝国机甲被他变成了身上的金星。
  未涂甲,已在身。
  但五十架常规级帝国机甲的冲锋,却不可能全部规避掉,将军甲在杀戮的同时,不得不承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撞击。
  冲锋姿态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