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可怜饮马河边骨4

第(1/2)页

众人扭头一看,只见朱允炆等人步入帐中。

        朱允炆走到丘福面前,把他仔细打量一番,温言抚慰道:“淇国公,你不必害怕,只要你归降于我,我保你不死。”

        丘福抬眼看了看他,不屑道:“你个和尚,好大口气,你又是什么人?”

        黄瞻在旁喝道:“大胆,见了建文皇帝为何不跪?”

        丘福等人闻听都大吃一惊,面面相觑道:“早就听闻那建文帝并未烧死,而是出逃海外,不想如今却在此处?”

        朱允炆摆了摆手,道:“不知者不怪。”

        他对丘福道:“淇国公,你若肯降,我封你为王,过去之事,一笔勾销,你看如何?”

        丘福笑了笑道:“我今年六十有七,位极人臣,死而无憾了。我已背叛朝廷一次,杀了宋忠,已是不该。我不想再做叛徒,杀害同僚。”

        朱允炆见劝不动他,便又走到李远面前道:“李远,你父为蔚州卫指挥佥事,向来忠君爱国。你虽跟了燕贼,误入歧途,但若是你能迷途知返,我赦你无罪。你我君臣联手,驱邪扶正,光复河山,也能青史留名。”

        谁知李远向地上啐了一口道:“我不管你是什么人,我只知道今上对我有知遇之恩,我誓死不降,”

        丘福等人也都一起喊道:“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完者帖木儿对朱允炆道:“大哥,你就是太过仁柔,才让那燕贼夺了江山,如今你要狠下心来,杀伐果决,才能复辟。这几个人既然不愿投降,便把他们杀了,震慑敌军,必获全胜。”

        说罢,他一挥手,手下军士便把丘福等人拉出去砍了,不一会儿捧着血淋淋的四个首级献上。

        此日一早,完者帖木儿命人挑着丘福等人的首级前往后续明军的大营示众,后队明军看见自己的主帅、副将、参将均被斩首,惊骇不已,当即四散而逃,蒙军在后追击,斩杀大半,俘虏万余,缴获辎重无数。

        完者帖木儿将这些俘虏的明军交给张士行管带,张士行从中挑选出五千精兵,加以训练,自任指挥使,图谋恢复。

        丘福兵败的消息传回顺天府,朱棣大惊,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杨奇献计道:“此战致使我靖难名将损失殆尽,陛下当急招英国公等征交趾大军北上,讨伐鞑靼。否则南北两线作战,户部、兵部不堪重负啊。”

        朱棣点点头道:“爱卿所言极是,当召张辅前来顺天府,暂休交趾之兵。不过缓不济急,朕当亲率大兵前往征讨鞑靼,期一举灭之,永绝后患。前次朕遣丘福北征,以其久在兵间,必能任事,何意其违弃朕言,孤军轻进,安平侯李远等泣谏不从,遂皆陷没。若不趁早举兵殄灭鞑靼,敌焰嚣张,边患未已。今冬必选将练兵,来春朕决意亲征。”

        群臣一听大惊失色,皆极力劝谏道:“陛下身系一国安危,切不可亲身犯险。”

        朱棣慨然道:“生死自有天命。靖难之役时,朕曾多次死里逃生,最后不也取得胜利了吗。朕意已决,众卿不必多言。”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于是朱棣询问户部尚书夏原吉如何保障北征粮运。夏原吉答道:“陛下,近来工部所造之武刚车,足可输运,然道路遥远,人力为难。臣以为当以所运粮食,沿途筑城贮之,量留兵守,以候大军之发。”

        朱棣点头称是。

        于是夏原吉征用武刚车三万辆,约运粮二十万石,随大军而行。每十日路程修筑一城,斟酌贮粮,以候军还。九九中文

        出兵之前,先典恤此战阵亡将士。因李远、王聪有劝谏之举,朱棣追赠李远为莒国公,王聪为漳国公,王忠、火真二人因兵败除爵。

        淇国公丘福因一意孤行,致使十万大军败没,朱棣除将其除爵外,还将其家属流放海南,以儆效尤。丘福做为靖难第一功臣,如此处罚可谓过矣。其实此战朱棣也应负识人不明,用人不当之责,但他却迁怒于丘福,可见其也有刻薄寡恩之时。

        永乐八年三月,朱棣率五十万大军北征,清远侯王友督中军,安远伯柳升副之,宁远侯何福、武安侯郑亨督左、右哨,宁阳侯陈懋、广恩伯刘才督左、右掖,都督刘江督前哨,内阁学士胡广、杨奇、金幼孜等人也随驾出征,参谋军事,大队明军浩浩荡荡向北杀来。

        另外朱棣命皇太子朱高炽镇守京师,皇长孙朱瞻基留守北京,命夏原吉兼掌行在六部及都察院事辅之,预备后事,以防不测。

        完者帖木儿听闻朱棣亲率五十万大军前来,急招瓦剌、鞑靼两部大小头目前来商议如何抵敌。

        阿鲁泰道:“大汗,明军势大,依微臣之见,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