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山河易主 第七章 相煎何太急16

第(1/2)页

大队人马向东北行进,时值初春,青草才露出嫩芽,羊群贪婪的啃食,发出欢快的咩咩声,一望无际的嫩绿草原如同波涛般起伏,而长长的队伍就象是大海上的航船,天上的雄鹰在盘旋,地上的骑手在欢唱,如此美景,怎能不让人心旷神怡。

        张士行看着塔娜抱着小巴特尔缓缓骑行在队伍中间,腰肢微颤,显示出少妇的特有韵味,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混不似在宫中死气沉沉的模样,觉得她终于又活过来了,是啊,忘却一切烦恼,抛弃一切纷争,在蓝天白云下,自由自在的骑马放牧,又何尝不是一种活法呢?

        可惜美梦终有醒来的一天。塔娜他们走了十余天后,草原上出现了一座大城,如同恶虎拦路般横亘在眼前,这就是塞外雄镇大宁城。

        大宁城在喜峰口外,属古会州之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自古便为塞外巨镇。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朝廷在此设置大宁都司,统领塞上九十城,次年改为北平行都司。宁王朱权在此就藩,属下有带甲八万,革车六千,而其所属蒙古部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为天下劲旅。

        塔娜命令部众在大宁城外扎营,派遣使者前往城中报信与宁王,说明来意。不一会儿,城中号炮连天,一队人马冲出城来,旗幡招展,绣带飘扬,人如猛虎,马如游龙,来至营前。为首一人,生得是龙眉凤目,皓齿朱唇,颌下微须,年方二十,正是太祖高皇帝第十七子宁王朱权。

        塔娜闻讯,率众出迎,看见朱权,她盈盈下拜,小巴特尔跪下叩头,口称:“见过十七叔。”

        宁王朱权急忙跳下马来,将她二人扶起,充满歉意道:“嫂子千里而来,小弟有失远迎,望乞恕罪。”

        他又摸了一下小巴特尔的头,俯下身子,亲切问道:“小家伙,今年几岁了,叫什么名字?”

        小巴特尔扬起头来道:“我叫巴特尔,今年八岁了。”

        宁王笑道:“你的大名叫什么啊?”

        小巴特尔天真道:“我没有什么大名,就叫巴特尔。”

        宁王看了塔娜一眼,塔娜尴尬一笑道:“宗人府还没给取名字,我们便先来之国就藩了。”

        宁王一咬牙,一跺脚,恨恨道:“宗人府这帮混账玩意儿,自太祖高皇帝崩后,便越发不像话了,待我日后  进京面圣,要好好教训他们一番。”

        塔娜微微一笑道:“小孩子没有取大名,不打紧,只要十七叔还认我们这个亲戚,我们便还是太祖子孙。”

        宁王急道:“嫂子说得是哪里话,自己嫡亲的侄子,我又怎会不认?”

        塔娜笑道:“我们要去捕鱼儿海一带放牧,叔叔听了便会不认这门亲戚了。”

        宁王打个哈哈道:“此事好说,容后再议。”说罢,他拉着小巴特尔的手迈步进入大营。一行人来到大帐之中,张士行、巴图、阿鲁泰上前给宁王行礼,北平行都司都指挥朱鉴也给忠宁王和王太后行礼。双方分宾主落座。

        张士行见那朱鉴身材矮胖,两腮鼓起,一双鹰眼,锐利异常。

        塔娜命人给众人端上奶茶,便喝便聊。还未等寒暄已毕,那都指挥朱鉴便不客气问道:“王太后,忠宁王藩邸既在开平,为何要千里迢迢去捕鱼儿海游牧呢?”

        塔娜苦笑了一下,对众人道:“不瞒各位,我部随同左军都督府佥事宋忠来至开平卫,彼处一时涌入十多万人,粮食缺乏,为避免与卫所军士争粮,我部便外出游牧,国事为先嘛。”

        宁王朱权赞叹道:“王太后真是公忠体国,深明大义,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

        朱鉴却不依不饶道:“蒙人游牧四方,原属正常,但也不必跑到三千里开外的捕鱼儿海吧?”说罢,他眼睛直盯着塔娜看去。

        塔娜凄苦一笑道:“这其中当然存着我的一点私心,清明将至,我想去拜祭一下父母。”

        她此话一出,帐中之人无不色变。谁不知道当年大将军蓝玉在捕鱼儿海一役把北元朝廷一举覆灭,塔娜父亲天元帝当时虽然逃得性命,后被手下大将杀死,塔娜母亲被蓝玉强暴,羞愤自杀。这一段惨剧对明人来说是津津乐道,对蒙人来说却是不堪回首,此话自塔娜口中说出,似乎轻描淡写,合乎礼节,闻者却听得惊心动魄,暗藏杀机。

        宁王听到耳中,又有别样味道,他喟然长叹道:“善哉,王太后竟然存了这片孝心,难怪要千里迢迢,亲临致祭。我却只能困坐愁城,遥寄哀思了。都是朝中的那帮奸贼作怪。”说罢,他将盛奶的银碗狠狠顿在面前的案几之上。

        塔娜劝慰道:“皇上年幼,被奸贼一时蒙蔽也是有的,国家还是要靠你们诸位叔王鼎力支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