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山河易主 第七章 相煎何太急9

第(1/2)页

朱棣接过玉玺,仔细观瞧,面无表情,环顾众人道:“诸位以为这玉玺该当如何处置?”

        他这一问,众人的兴奋之情顿时暗淡下去,每个人都低头沉思起来,唯独火真却大大咧咧道:“玉玺自燕王府中捞得,自然归燕王所有了。”

        张玉厉声喝道:“私藏玉玺,那是大罪,你不要命了吗?”

        火真不服气道:“那就献给朝廷,没什么大不了的。”

        道衍和尚却一皱眉道:“此事委实难办,献给朝廷,朝廷若认为玉玺为假,则燕王有欺君大罪。而若认为玉玺为真,则王气在此,必为朝廷所忌。真是进退两难啊。”

        袁珙道:“传国玉玺在燕王府重现于世,表明天意应在燕王身上,燕王当妥善珍藏,日后必有应验。我等皆为燕王亲信之人,当在此立誓,如有走漏风声者,必受天谴。”

        众人一听,一齐举手立誓。

        朱棣微微一笑道:“不必了,自古得天下者从不凭借此物。汉孙坚、袁术莫不死于此,后唐李从珂抱此自焚。可见这个劳什子玉玺只会害人。”

        说罢,他将这传国玉玺猛得朝地上一摔,噹的一声,那玉玺被摔得四分五裂,玉屑纷飞。

        众人被他这一摔惊得目瞪口呆,袁珙更是跺脚道:“稀世之宝啊,稀世之宝。”

        朱棣笑道:“古人云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况一宝乎?若天意在我,一宝何能为?”

        众人闻言,一齐跪下道:“大王圣明。”

        朱棣扶起众人,继续饮酒作乐,尽欢而散。另赏赐胡英宝钞百贯,以资奖励,并安排他们师徒二人暂且住在庆寿寺中,早晚听用。

        宋忠和张士行护着塔娜母子北上开平卫,路上走了两个多月,待抵达北平府时,已经是十一月下旬了,正是北风卷地白草折的时节。宋忠将三万军马在城外安营扎寨,自己和张士行二人率两千锦衣校尉簇拥着塔娜母子入城。

        燕王朱棣早早便率王府一干人等与北平布政使、北平都司等官员在丽正门外恭候。宋忠远远看见燕王,便跳下马来,快步上前,从怀中掏出圣旨,高声道:“燕王殿下与北平布政使张昺接旨。”

        燕王朱棣领着众人在香案后一起跪地听旨。

        宋忠打开圣旨,朗声宣旨道:“  ‘着左军都督府佥事宋忠于燕王府内简选护卫一万五千人前往开平卫巡边戍守。钦此。’谢恩。”

        紧接着张士行上前宣读另一份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着锦衣卫同知张士行于北平府地界简选蒙古降人一万户随同忠宁王前往开平卫就藩。钦此。’谢恩。”

        朱棣听完圣旨后,心中便是咯噔一下,在宋忠未到北平之前,他已经听说了宋忠奉旨巡边一事,为避免周王的前车之鉴,他事先已联络好了手下的亲信将领张玉等人,如果宋忠敢对他动手,他就拼个鱼死网破。但圣旨上并未说要拿他,然而将王府护卫抽调一空,也无异于断其手足。如果他此刻暴起发难,实在是师出无名,而且自己两个儿子此时尚在京师,也让他投鼠忌器,这让他懊悔不已,如果自己当初不是那么意气用事,命两个儿子进京祭陵,面对如此咄咄逼人的局面,他就会从容许多。

        朱棣正在踌躇之间,北平布政使张昺和北平都指挥使张信已然率先叩头谢恩,接过圣旨。朱棣回头看了张玉一眼,张玉摇摇了头,朱棣只好叩头谢恩,接过圣旨。

        宋忠急忙将他扶起,躬身施礼道:“卑职左军都督府佥事宋忠拜见燕王殿下。”

        燕王也赶忙将他扶住,连声道:“使不得,使不得,你如今是钦使,代帝巡边,如何向我施礼。”

        宋忠道:“太祖高皇帝曾言:‘肃清沙漠者,天下唯燕王耳。’殿下数度出塞,均立奇功,卑职是佩服之至,如何受不得我一拜。”

        燕王闻言哈哈大笑:“微末之功,何足挂齿。比之傅友德、蓝玉等人尚逊一筹,惜二人皆为你们锦衣卫所擒杀。”

        说罢,他故意直盯着宋忠看去。

        宋忠微微一笑道:“无论何人,立有何功,触犯国法,皆难逃一死。宋某也不过是奉旨办差,对得起天地良心。”

        朱棣听他说得正义凛然,便哈哈一笑道:“那是自然。不然这些年宋佥事也不会提拔的如此之快。”

        宋忠听他语带讥讽,正想要反唇相讥,却见塔娜携着忠宁王小巴特尔走下象辂,他急忙上前迎接。

        小巴特尔首次出京,觉得任何事情都很新鲜,东瞧西看,目不暇给。

        朱棣走上前去,抚摸着小巴特尔的头,却对着塔娜道:“忠宁王后,千里跋涉,一路辛苦了。”

        塔娜微微一笑道:“归心似箭,只是满心欢喜,何谈辛苦二字。”说罢,她拉了小巴特尔一下,道:“快给四叔行礼。”

        小巴特尔听母亲如此说,急忙跪地,结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