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山河易主 第四章 自古凄凉长安道12

第(1/2)页

这时朱元璋听到朱标已薨的消息,急忙从乾清宫赶了过来,一进门,便放声大哭:“标儿啊,标儿,你怎么就这么走了,让朕今后如何得活,偌大的一个国家又该托付于谁?”

        朱元璋走到朱标床前,看着静静躺卧的太子,这是他耗尽了毕生心血的作品,现在付之东流了。这个杀人如麻不眨眼,万马军中过来人的六旬老人哭得如同泪人一般。白发人送黑发人,千古至痛,万里江山无人可托,千古至忧,痛忧交加,五内如绞,令他发狂,他冲到殿外,举手向天,哭道:“老天爷,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惩罚朕。”

        他猛得一回身,指着方院使等人,冷冷道:“太医院诊治不力,一干人等全数为太子殉葬。”

        殿外侍候的锦衣卫指挥使蒋欢听令后,一挥手,校尉们如狼似虎,一拥而上,将方院使和几个太医拖了出去。

        太医院位于京城正阳门内青龙街上,对面是六部,隔壁是詹事府,此刻天色未明,明晃晃的火炬将长街照如白昼,宋忠带同张士行等数百锦衣校尉将此处围得水泄不通。

        锦衣卫指挥佥事宋忠命人将太医院院使、院判、吏目、十三科御医,药工等人拘于正堂大屋之内,塞得是满满当当。

        宋忠按册点名,点完之后,他咦了一声,问方院使道:“方院使,名册上是五十四人,现今只五十三人,还有一位王太医现在何处?”

        方院使坐在椅子上,头也不抬道:“此事千户可去问你们张总旗,他要了我们王太医去淮安府,此后便一去不回了。”

        张士行急忙拱手道:“回佥事,那王太医在回京师路上,乘船行至江都县时,失足落水,下落不明,卑职也曾行文江都县,让其查探,他们都回报说查无此人。”

        宋忠喝道:“糊涂,你天明即刻赶赴江都县前去查探,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这名册上的人一个都不能少。”

        说完,宋忠对方院使道:“方院使,该上路了,能去陪太子爷,也是你们的荣耀。”

        方院使抬头看了他一眼道:“人谁无死,早晚罢了。”

        他一指桌案上的文档道:“这是太医院的账册与案例,我都整理齐备,好让继任者接手之时,不至于茫然无绪。”

        宋忠拱手称谢,道:“方院使为人真是大气。”

        方院使从桌案下面拿出一坛花雕酒和一个白瓷大碗,神色从容的对众人道:“自太子爷回京之后,我便做好了准备,来,来,来,大伙儿就喝了这一碗同行酒,一起上路吧。”

        众人抱头痛哭,有的说:“下辈子再也不做太医了。”

        那个刀子刘跑过来抓住张士行的胳膊拼命摇晃,哭道:“我只是个割卵子的,求求你,张总旗,行行好,放过我吧,难道让我下去割太子爷的卵子吗?”

        张士行扭过头不忍再看,心似被揪住一般疼。

        宋忠喝道:“刀子刘,你胡说什么,小心割了你的舌头,再让你下去陪太子爷。”

        方院使先倒了一碗酒,仰头一饮而尽,凄然笑道:“此酒是我特意调配的,无痛无觉,滋味万千,诸位我先行一步了。”

        说话间,他嘴角口鼻渗出鲜血,头一歪,就此离世。

        屋里众太医哭声一片,四处乱窜,宋忠急命锦衣校尉进来给众人灌下毒酒,屋中的鬼哭狼嚎之声才渐渐停歇下来。

        天光微明,旭日初升,张士行押着十余辆马车出朝阳门,一路向东,来至钟山南麓,明孝陵下。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次年朱元璋的马皇后去世,即葬入孝陵。此陵名为“孝陵”,乃是取自马皇后的谥号“孝慈”中的孝字,亦有“以孝治天下”之意。

        孝陵依山为制,四周山环水绕,岭秀峰清,云烟缭绕,林海松涛,鹿鸣其间,俨然仙境。

        张士行在下马坊前跳下马来,守陵士兵一摆长矛,拦住去路,喝问道:“皇陵重地,擅入者死。”

        张士行一亮腰牌道:“锦衣卫奉钦命送太医院殉人至东陵,挡者即死。”

        那守卫一吐舌头,立刻将长矛缩了回去,自言自语道:“难道太子爷薨了?不大可能啊,殿下正值壮年啊。”

        张士行并不答话,默默无语,领着车队继续前行,过了大金门,车轮碾过神道的鹅卵石上,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如泣如诉,催人泪下,闻之断肠。

        那神道依山势盘旋而上,呈北斗七星状。由东向西北延展开来,直入宝山。神道两旁,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骏马等六种石兽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