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无法释怀

第(2/2)页

为他没有大起大落,也没有多大奢望能升官发财,很多历史经验教训很重要,需要好好沟通,充分了解才行。对于朝九晚五的生活,已经习惯,现在又恢复到过去。好像以前他看不起的生活,现在又开始重蹈覆辙,只不过不同的是地点变了。
刘小姐看到了尹贤仁,两眼放光,像是狼见了食物,势在必得。她温柔地说:“辛苦了,才回来,就请你过来,休息好了吗?”
尹贤仁一愣,这不是矛盾吗?他不好辩驳,因为他很喜欢从反面考虑问题。他知道刘小姐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就是和冯菲菲如出一辙,耐心慢慢在消退,温柔也间杂了不少厉声,不和谐的音符随处可闻,在港岛呆一段时间之后再回来,有所改变,可惜好景不长,马上又恢复原状,不知道她师从谁学来的本事,总之是让人感觉到她的不能接近,难怪有人有心靠近却被无情驱逐,她对恋爱婚姻的抗拒,溢于言表,不知情的,觉得她就是一个奇怪的人,知情的,也没有多少对她表现出来相应的同情。
这些年这些人都在悄悄改变,不易察觉,却又那么明显。时间就像是催化剂,让化学反应更迅猛。
尹贤仁说:“我现在的瞌睡少,可能和年纪有关,在车上睡得好,晚上睡觉,哪怕在车上,也能睡着,睡着之后,和其他人一起打鼾,不知道同车的人有多少睁眼到天亮,在刷手机,在数铁轨的碰撞几次。我睡着了就不知道了。”
“哈哈,你可真幽默。”
“不困就好!这个齐思娜为什么不来上班?”
“不知道,我们一起回来的,应该在宿舍。”尹贤仁说。
“不必管她,估计在睡觉。照你这样说,她昨晚在车上没睡着,一直在玩手机。到了宿舍再睡是很有可能的,她不喜欢坐火车,习惯了坐飞机,这次因为经费有限,就坐火车。她肯定一肚子意见,不知道她对你发火没有?有没有分东西给你吃?”刘小姐问。
尹贤仁一听就明白了,这是在安慰他,刘小姐很清楚齐思娜的德行,只不过是明知故问,想让尹贤仁知道刘小姐在关心他。他了解这层意思,连忙说:“还好,还好,我吃的东西也不多。”
“嗯嗯,你做得不错,一路上照顾齐思娜,她和你女儿差不多大,跟着你,她学了不少知识和经验吧?”刘小姐问。
他们正在说话,冯菲菲进来,看到尹贤仁,像是看到外星人一样惊讶。她惊呼道:“尹贤仁,你咋回来了?齐思娜呢?”
“在宿舍,我先过来汇报工作。”
“她咋不来?汇报工作也要两人一起才好。我们派你们一起去,两个人看到的总比一个人看到的全面。”冯菲菲说。
“也对啊!尹贤仁,今天就先别汇报了,你回去休息休息吧!”刘小姐说。
“哦,我已经来了,就不回去休息,我整理一下笔记,准备一份报告,到时候好汇报。”尹贤仁说。
“也行,那就准备吧。我和齐思娜联系,让她也准备一份报告。”刘小姐说。
“这事交给我来办吧!你说话太温柔,她根本不当回事。”冯菲菲说。
“哦哦,我这次不温柔了,对她太客气,她不把豆包当干粮。”刘小姐说。
“呵呵,你也学会了!”冯菲菲说。
“看来,你不计较姚凤鸣的事了?”刘小姐说。
“刚刚还挺开心的,你咋提她干啥?”冯菲菲问。
“她,随她去吧!懒得和她计较,如果凡事都计较,恐怕早就死了。她有才华,我承认,但是,学校也不是只要有才华就能教出好学生,关键还要看品德。”冯菲菲说。
柯南一听,心想,没错,这冯菲菲认识问题深刻,没有才华,或者才华不如姚凤鸣,就说一些酸话,搞道德绑架,这样的话,能让她占优势么?她的品德就非常好么?她的学生个个都是品德高尚之人吗?其实,可能不是这样的。事实上,姚凤鸣的学生整体素质要比冯菲菲的学生的高。
姚凤鸣不讲废话,都是干货,准备的课程,都是反反复复准备了很久。不像冯菲菲那样,肆意而为,有时候竟然忘了备课。结果教出的效果有着明显的差别。
对于写作,不是后天学习就能提升的,还需要悟性。写作其实需要准备很多东西,关键还要看灵感,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想的升华。姚凤鸣的文章之所以写得好,这个和她的悟性有关,更重要的是她博览群书,又会比较,擅长思考,经常沉思,并非读过就过,那样,书还是书,人还是人,书里的内容无法帮助到人,无法启发人,无法教育人。
正在说着闲话,冯菲菲的手机响了,校长找她,不知道什么事,她就急匆匆地出去了。
她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这个校长,真是会用人,一刻也不让我闲着。姚凤鸣去学习,等于享受清闲时光了,她的一摊子的事,全砸在我头上,真是可恶到极点!”
她一直骂着,发着怨言,一边十分着急地去校长办公室。
她走了之后,办公室顿时清静许多。三人都静静地干着自己手头上的工作。
尹贤仁写报告,打字速度很慢,不过,他的笔记本记的内容很详细,也很全面,他不写建议书了,虽然他有很多建议想写,因为他知道建议书写上去,等于宣告负责人的无能,负责人肯定不喜欢看,负责人只喜欢现成的模式,不喜欢去挑战创新。因为前有车后有辙,想当年,柯南学习养猪回来,经过交流学习,发现人家机构的很多优点,值得借鉴学习,柯南就将优点和改善的地方统统写在万言书里,结果拿回去给负责人一看,不被采纳,还是照旧按照已经以前的老模板做事。知道这一点,让尹贤仁清楚地知道了,不能挑战负责人的认可的项目操作的模式,要是改革,困难重重,不是一日之寒就能成冰冻之势的。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