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祭拜李建成

第(1/2)页

十月初一冬,天上发生日食现象,朝廷上下一片惊慌,都认为这是不祥之兆。
  李世民问询李淳风:“今日出现日食,爱卿有何建议?”
  李淳风答道:“日月相交而出现日食,是上天的警告:国家将会遭受天灾兵祸。”
  “怎么才能消除祸患?”李世民急切地问。
  “汉武帝时期出现过日食,大臣石显建议汉武帝下罪己诏,向天下人承认自身错误,拨乱反正,灾祸自然消除。圣上可以效仿汉武帝。”
  李世民看到袁天纲站在李淳风后面一直沉默不语,就问袁天纲:
  “袁爱卿,你有何意见?”
  袁天纲因曾参与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总感觉到是自己间接地杀害了李建成。虽然后来他毅然救下了李婉顺,但内心深处一直有很深的愧疚之心。听到李世民叫他发言,于是,他利用古人迷信日食是不祥之兆的机会,劝谏李世民:
  “圣上,臣也认为今日出现日食,是上天对圣上的警告。”
  “袁爱卿有何高见?”李世民用探询的口吻说。
  “臣认为,上天警告的原因是:故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已逝多日,虽然他们生前曾因嫉妒圣上为大唐帝国建立的不朽功勋,多次加害圣上。但人死为大,请圣上对故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进行追封,定谥号,按照亲王的礼仪进行埋葬。灾祸自然就消除了。”
  袁天纲的寥寥数语,说到了李世民的心坎里。自从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夜里睡觉一直做噩梦,经常梦见李建成、李元吉血淋淋向他索命。今日听袁天纲一点拨,恍然大悟!
  于是李世民说道:“故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已逝多日,是时候给他们追封、定谥号,入土为安!众爱卿认为给他们追封什么名分及定什么谥号?”
  李世民用探询的目光扫视群臣,好一会,群臣们这时都为了避嫌而沉默不语。
  这时,封德彝建议:“建议效仿汉武帝戾太子故事,给已故太子的谥号为“戾”。”
  玄武门之变一直是李世民内心深处的一处逆鳞,他对李建成之死心怀愧疚,如果用戾的谥号,怕遭天下人非议、耻笑!他急切想隐去这段历史,让人逐渐淡化此事件。于是当场拒绝:“戾的意思是:罪过、乖张。朕认为此谥号不可行,朕认为谥号隐为宜。”
  群臣附和:“圣上圣明!”
  李世民就下诏书::“追封已故太子李建成为息王,谥号为“隐”;齐王李元吉为剌王。按亲王的葬礼安葬。安葬这天,朕在宜秋门为他们哭丧。”
  魏征、王珪这时出列上奏:“圣上,请允许臣等陪隐太子的棺椁送葬到陵墓。”
  李世民表态:“准奏!送葬那天,原东宫、齐王府的旧部属都去送葬。”
  隐太子、齐王的墓葬结束两个月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正月十六日,袁天纲携李婉顺、李承文悄悄地来到长安县高阳原,在隐太子陵墓前扫墓。偌大的陵墓无人看管,荒草戚戚。只见陵墓前立有一墓志,盖为盝顶形,阳文篆书“大唐故息王墓志之铭”。墓志铭的志文由李世民亲自撰写,仅有寥寥五十五字阳文:“大唐故息隐王墓志,王讳建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薨於京师,粤以贞观元年岁次丁亥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葬於雍州长安县之高阳原。”
  李婉顺看着这凄凉的景象,伏地大哭!李承文也跟着痛哭。袁天纲在旁心如刀绞,沉默不语。
  李婉顺在父亲的陵墓前发誓:“我李婉顺在父亲陵前起誓:不杀李世民,今生誓不为人!”
  袁天纲听罢李婉顺的毒誓,马上本能地制止道:“婉妹,你还记得上次打赌的赌注?”
  李婉顺还在悲痛之中,没有回答袁天纲的话。
  袁天纲继续说:“我们的赌注是输方要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