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又想封禅

第(1/2)页

贞观十二年五月,曾有大臣上奏章建议李世民封禅泰山,李世民当时有些心动了,指派房玄龄与杨师道商议出一个封禅仪典。但是因时机不成熟,李世民否决了泰山封禅。
  自从与吐蕃和亲、灭高昌国、打跑欲谷设后,四夷宾服,天下太平。肃州来禀报肃州草原上遍生芝草;一些朝中大臣及雍州父老为了拍圣上的马屁,纷纷上奏章,建议圣上去泰山封禅。于是,李世民内心中封禅的念头又跃跃欲试了。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四月初一,李世民下封禅诏,把明年二月准备到泰山举行封禅大祀的事宣告天下。封禅诏内容如下:
  “……上凭宗社之灵,下资士庶之力……援干戈以靖乱,区夏既平。……而群公卿士,百辟庶僚,因陈人只之意,请遵封禅之典,推而不居至于数四,文武之情弥切,内外之议日闻,诚请频繁,淹历年载,朕继迹百王,因心万物,上奉苍昊,义在荐功。下抚黎元,方祈厚福。……可以来年二月,有事泰山。所司宜与公卿并诸儒士,及朝臣有学业者,详定其仪,博考圣贤之旨,以允古今之中,务尽诚敬,称朕意焉。”
  于是诏命御史大夫韦挺为检校封禅大使,礼部侍郎令狐德棻为封禅副使。在朝堂上,群臣商议封禅仪典,最终还是采纳了贞观十二年房玄龄与杨师道拟定的封禅仪典,包括:封禅玉牒、玉策、金匮、泰山上圆坛、圆坛上土封、玉玺、立碑、设告至坛等。
  朝堂上,李世民诏命同意房玄龄与杨师道拟定的封禅仪典。
  魏征上书奏请暂缓封禅,李世民也置之不理,铁了心要明年二月去泰山封禅。
  退朝后,在出皇城的路上,袁天纲遇到了高士廉,他忙上前行礼。高士廉说高淑行今日也归宁在高府,招呼他坐上自己的马车一起回高府。
  回到高府,高夫人与高淑行正在准备晚宴。于是,高士廉与袁天纲坐在厅堂,翁婿两人一叙。
  “明年二月圣上去泰山封禅,你可以选定一个黄道吉日。”  高士廉说道。
  “明年二月圣上去不了泰山封禅。”  袁天纲徐徐说道。
  “什么?不封禅了?”  高士廉听罢,大吃一惊。
  “嗯!”  袁天纲应道。
  “为何?”  高士廉问道。
  “因为小婿我在朝堂上掐指一算,五月中旬上天会降异象,警示圣上不要去封禅。”  袁天纲熟读资治通鉴,心里清楚史书上记载:李世民数次想去泰山封禅,终因种种原因而没有去成。但是,他不好跟高士廉明说,只好故作神秘胡诌一番。
  “哦,原来如此!”  高士廉非常欣赏袁天纲的易学才能,甚至把宝贝女儿都许配给他。
  “回家莫谈国事!”  高淑行进来准备晚宴,一听他们谈话,就噘着嘴说道。
  “唉!不谈就不谈吧,我这宝贝女儿从小被我惯坏了。”  高士廉自嘲道。
  于是,晚宴准备好后,一家人就围在食席边,其乐融融地用晚膳。
  晚膳结束后,袁天纲、高淑行在高府坐了好一会儿,大家聊聊家常。戌时,天色已晚,袁天纲与高淑行告辞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