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出兵高丽决策

第(1/2)页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二月初一,出使高丽的相里玄奖回到长安,向李世民详细地禀报他出使高丽的情况:
  贞观十七年九月十二日,相里玄奖离开长安出使高丽,经过长途跋涉,于十一月十五日到达平壤。届时,渊盖苏文正在率领高丽军队攻打新罗,已攻破了新罗两座城池。
  高丽新王王藏见到大唐使者后,连忙派使者召渊盖苏文回师平壤。相里玄奖晓谕渊盖苏文,劝他不再进攻新罗,渊盖苏文却推辞说:
  “从前隋朝的军队入侵时,新罗趁机侵占我高丽五百里的土地,如果新罗不归还被侵占的土地,恐怕难以休战。”
  相里玄奖劝道:“这已经是过去的事,怎么可以再追究呢?至于说辽东地区这些城池,本来都是大唐的国土,大唐尚且不过问,你高丽怎么能够一定要追回故土?”
  渊盖苏文最后还是不听从,继续率军攻打高丽。
  李世民厉声说道:“渊盖苏文弑其君主,迫害高丽大臣,残酷虐待百姓,如今又违犯我的诏命,横暴地侵略邻国,不能不讨伐。”
  新任黄门侍郎褚遂良劝谏道:“圣上,这几年大唐连年用兵突厥、吐谷浑、高昌国,百姓已经无法负担沉重的兵役赋税,现在又要去远征高丽,一旦战争打起来,不可能短期结束,如果打成了持久战,将会严重损耗大唐国力,臣担忧会出现隋炀帝三征高丽而不胜,国内百姓群起造反,到时候大唐江山危矣!”
  长孙无忌劝谏道:
  “唐朝立国仅26年,我们都经历过隋朝盛世,又亲眼目睹隋朝因征高丽而灭亡。臣建议圣上以隋朝亡国为殷鉴,不要轻易出兵高丽,否则,极有可能重蹈隋炀帝的覆辙。”
  李世民听罢,没有表态,而是问询李积的意见。
  李积上奏道:“圣上,当年薛延陀侵犯塞南草原的时候,臣以七千兵力打败薛延陀二十万大军,当时可以一举直捣塞北而灭掉薛延陀,却因为朝中谏臣的劝阻而作罢,这也让薛延陀得以苟延残喘,现在已经成为大唐的心腹之患。如果当时采用圣上的策略,就可以换来北部边境多年的安宁!”
  李世民深感赞同,情不自禁地感叹道:“的确是这样,关于这件事,魏征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朕很后悔当年同意魏征的建议,只不过担心堵塞朝中大臣进献良策的缘故,没有执意讨伐薛延陀。”
  这时,李世民注意到袁天纲站在行列里默不作声,于是他问道:
  “袁爱卿,你今日怎么不表态呢?”
  袁天纲本不想表态的,现在看到李世民在点他的将,就只好出列上奏:
  “臣认为,目前朝鲜半岛就像汉末三国时期,高丽国内渊盖苏文弑君,这个渊盖苏文就像高丽版的曹操,现在是大权在握,新王高藏就像高丽版的汉献帝,只是一个傀儡。百济与新罗就像三国时期的吴国与蜀国,目前是高丽联合百济攻打新罗,如果新罗亡国,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