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刘氏玉莲

第(1/2)页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新燕归来,衔泥筑巢,最是人间四月天,清河郡春意融融,阳光明媚,清风拂柳。

        十二日一早,整个崔府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司阍大开府门,筵宴会客,崔行之、崔佑之代表崔太守露面,立于朱门,喜迎四方来宾,清河郡有头有脸的人家都携礼登门祝寿,临近城郡的贵客也不辞辛苦赶赴而来。

        为庆贺崔老夫人六十大寿,崔太守在东阳坊附近街坊大摆三日流水宴,宴请清河百姓免费吃席,同时在南城布施膳食,救助因天灾人祸而迁徙至此,暂无能力生存的流民。

        一时之间,清河郡人山人海,骈肩累足,尤其是东阳坊,水泄不通,大街小巷,车水马龙,全是前来贺寿的达官贵人,甚是热闹!

        一个身穿嫩粉色绣芙蓉百褶绢裙的妙年少女悄悄掀开马车窗帘,瞧见外面人头攒动,车马不前的拥堵场景,努努嘴,抱怨道:“这得何年马月才能进府呀,我都想姑母、表哥表姐们了。”少女急不可耐,坐在马车上不安躁动,扭来扭去。

        “你这副模样,成何体统,都十四岁的大姑娘了,怎么还这般不知礼数,坐没坐相,举止难见端庄文雅。”一个身穿紫色大朵簇锦团花对襟长裙的贵妇人低声训斥,“平时在家里,娘心疼你小,不拘着你,可这去了外面,可不能失了礼节。”

        少女自然知道母亲不是真的斥责她,不过是担心她举止冒失,无端惹了贵人,丢了自家颜面,于是抱着贵妇人的手臂,亲昵地撒娇道:“阿娘,我知道啦,一定会端庄稳重,不会丢了咱们刘府的颜面,叫旁人笑话。”

        紫衫贵妇人抬手摸摸少女的头发,放缓了语气,“娘也是为你好,眼见明年就十五了,还没有合适的世家门阀替适龄子弟上门提亲。”

        说着说着,叹了口气,怕女儿天真,不知世家阶级难跨越,满含忧愁的解释道:“士农工商,士农工商,商人最是低贱,偏偏你阿耶是个不争气,撑不起祖宗门庭便罢了,一心只想着经商买卖,挣些阿堵物,净叫人笑话。这些年下来,祖宗留下的显赫名声都叫他给败坏了,如今提起河内刘氏,皆摇头鄙夷,连累你兄妹,婚嫁艰难。”

        少女表面乖乖点头,哄着母亲暂解忧愁,心里想的却与之恰恰相反:父亲头脑灵活,为人精明,才不是母亲所说得那样是个不争气的。整个河内郡就数他们刘府最是富贵,家中兄弟姐妹们衣物首饰月月新增,绝不重样,生活无忧富足,就连府中得脸的下人都过得比一般人家的公子小姐们富裕,说句大不敬的,刘府财富可占河内郡七分,就连河内王府也比不过刘府。

        贵妇人为儿女亲事操碎了心,想让女儿嫁入世家大族,不堕刘氏名声,于是谆谆教导:“你自小就爱粘着你大表哥,娘瞧着行之如玉如松,性情温和,甚是良配。所以今日入府,切不可似幼时那般莽撞好动,你需表现得端庄得体,给崔老夫人和你姑母留下好印象,娘才好开口跟崔府提及你和行之的婚事。”

        粉衣少女听了,兴奋地直点头,向贵妇人保证一定会端庄持重,谨言慎行。一想到可以嫁给表哥,她嘴角上扬,高兴的连眼睛都放光。

        这紫衫贵妇人正是崔夫人娘家大嫂叶氏,粉衣少女正是崔夫人娘家侄女刘玉莲。河内刘氏家主刘芳成特地携妻子、儿女前来清河祝寿,顺便看望多年不见的妹妹。

        马车慢慢行进,刘芳成和嫡子刘玉清骑着马陪在旁边,时不时与车里的母女俩说说话、解解闷。

        “大公子,前头好像是舅老爷家的马车。”崔行之的长侍石溪略懂武功,眼睛比一般人要好使些,远远的就留意到刘府马车上的族徽。

        崔行之和崔佑之兄弟俩定睛一看,果然是舅父携家眷赶来清河,连忙跟旁人谦逊致歉,前去迎接舅父一家。

        “行之见过舅父、舅母。”

        “佑之见过舅父、舅母。”

        刘芳成见到两位外甥长得风度翩翩、英俊潇洒,不禁心生骄傲,摸了摸下巴的胡须,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连连说:“好!好!好!生得真是有出息。”高兴的连大肚子都跟着颤了颤。

        叶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