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阶级分明

第(1/2)页

“松龄长岁月,皤桃捧日三千岁。鹤语寄春秋,古柏参天四十围。”宾客们献礼环节已经结束,崔行之、崔佑之、崔书之三兄妹离开座位,齐齐地跪在崔老夫人跟前拜寿。

        “行之祝祖母寿比南松,贞劲长青。”

        “佑之祝祖母康同古柏,郁郁苍苍。”

        “书之祝祖母福如丹鹤,浩气长存。”

        “好!好!好!都是好孩子,快快起来!”崔老夫人热泪盈眶,站起身来,扶起跪在地上的三个孙辈。活到她这个年纪,最大的希望就是家族长兴、子孙满堂、承欢膝下、尽享天伦之乐。

        “今日是母亲的大日子,可不兴眼泪呀。”崔夫人捏着手帕上前,替老夫人拭擦眼泪。

        “我呀,这是高兴呐,高兴的。”崔老夫人拍拍儿媳妇的手,柔声说道:“这些年,辛苦你了!上要伺候长辈,下要教养孩子,打理中馈,照顾夫主,无有一样敷衍怠惰,母亲都看在眼里。”

        崔夫人听到婆婆推心置腹的一番话,也忍不住酸了鼻头、红了眼眶,故意装得轻松,不以为意地朝崔老夫人说道:“母亲说的这是什么话?这些都是媳妇儿应该做的。”

        已经做了二十几年的婆媳了,崔老夫人还能察觉不到崔夫人的情绪?只轻轻地捏了捏儿媳妇的双手,一切尽在不言中。

        “老夫人吉祥万福。”刘玉莲见崔老夫人看重姑母,又升起了浓浓的信心:同样都是刘氏的女儿,姑母能做好崔氏的媳妇儿,没道理我做不好。更何况日后婆婆是姑母,丈夫是表哥,只有更和谐的份儿。

        越想越觉得美,止不住嘴角上扬。

        “玉莲祝老夫人福寿绵延,康泰顺意,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几年不见,玉莲都长成大姑娘了,只是这张小嘴呀,一直既往的甜。”崔老夫人伸出手指遥遥虚点。

        刘玉莲见崔老夫人欢喜自己,更加忍不住想要表现自己,“玉莲近日里,练了一支祈福舞,想要献给老夫人,祝老夫人寿诞吉祥。”

        刘夫人额头青筋直跳,忍不住抹额叹息。

        崔老夫人最是喜欢这个年纪的小姑娘,朝气蓬勃,令人见了就心生愉快!自然是乐意见到刘玉莲跳舞祝寿。

        刘玉莲在丫鬟在陪同下,去往住所更换舞裙,重梳妆容,准备上场表演。

        “刘小姐不仅腹有诗书,还精于舞蹈?”清河王妃惊讶,望向刘夫人,“刘夫人真是会教养孩子。”

        刘夫人若不是知道清河王妃不清楚内情,恐怕要以为清河王妃在讽刺自己呢。哎,刘夫人在心里叹息:都怪我平日内太惯着玉莲了,养成了这么个喜好表现,不知瞻前顾后的性子。

        “王妃盛赞,不过是小女儿家平日里打发时间的消遣玩意儿,实在担不得‘精于’二字。”刘夫人微笑回应,拼命给女儿找补,希望众人不要抱有太大希望。

        清河王妃微微点头。鲜卑族入住中原三十五载,早就被汉族文化影响、受汉人思想熏陶,哪里还不清楚这是汉人的谦虚说法,不可当真。

        不说清河王妃,就连崔夫人也以为这是嫂子的自谦之词。自从上午听到玉莲自说习读四书五经,早就对她刮目相看。脑海里九岁左右的泼皮女孩早已不见踪影,被手持诗书、满身书卷气的十四岁少女所取代,也忍不住期待起来。

        公玉煦也对舅母的娘家侄女兴趣浓浓,想要结识一番。

        众位宾客刚刚见识了公玉氏女郎的精湛字迹,也想一睹刘氏小姐的卓越舞姿。

        刘玉莲身穿一袭月华裙,翩翩登场,美妙绝伦,弯膝做万福礼,“小女这厢献丑了。”说完还偷偷看了一眼崔行之,见了他眼里的笑容,也心生欢愉。

        只见她轻举双手,目视上空,神情庄重;

        只见她抬起右足,三踏地面,声声渐响;

        只见她旋转身姿,舞裙蹁跹,光华流转;

        只见她……

        一舞终了,座下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

        倒不是说刘氏小姐跳得不好或是跳得不美,其实单轮舞姿也可算得上中等偏上,只是表情和神态没有到位,无法打动观众。再加上之前期望过甚,难免有些失落,只能给个勉勉强强的评价。

        是的,只算得上勉勉强强,普普通通,毕竟,珠玉在前。

        前有崔府舞女大显神通,麻姑献寿跳得惟妙惟肖,动人心弦;后有相同年纪的公玉氏女公子献百寿字,博学多才,惊艳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