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一章 农夫泥瓦匠

第(1/2)页

  由于战乱以致人烟稀少,他发扬特战队在罗城的传统,把部队的体能训练变为劳动锻炼,帮助老百姓修筑了大量的道路。
赵晓兵就是感觉崤函道都好走多了。
他说不但要修陆路,还要治理水路,要让粮食,物资更快捷地运进来,运去关中,汉中,云中,支援各地的战争和建设。
郑成明给他说这两年没捞着仗打,干的全是不着边际的事情,部队都快变成农夫、泥瓦匠了,没劲。
赵晓兵笑了,怎么说没劲,他觉得很不错的呀,只是把洛阳城修复就是大功一件,要他好好地总结宣传。
在报纸上大讲特讲,他说士气是鼓起来的。
流血牺牲是英雄,苦干流汗也是模范,要宣扬这些人,宣扬苦干加巧干的人。
临别时,赵晓兵单独交代郑成明,这次敌人吃了大亏,保不齐要来一下子的。
叫他不动声色地抓紧备战。
成明领受了任务,劲头立刻上来了。
这位兄弟接了陈吉林的担子,抓部队建设的老传统没丢,干得还挺扎实呢。
赵晓兵离开洛阳,转头南下襄阳,这些饱受战乱的土地,虽已不是赤地千里,沿途却依然荒凉。
不管金人还是蒙古人统治时期,都拿汉人不当人看,特别是蒙古人更狠了,屠杀了不少的汉人。
甚至想把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变成他们的牧场,致使成片成片的土地荒芜。
他在考虑了,是不是该出台移民的优惠政策,鼓励老百姓回迁以恢复生机。
七日后,赵晓兵进入襄阳地界,中午在路边小村子里休息,进驻了一户农家。
这里不缺好田地,老汉一家七口就种了将近四十亩土地。
粮食吃不完,卖不掉,足食了,衣衫还是破旧的。
老汉说左右离城远咯,粮食不好卖,变不成钱,可惜了金灿灿的稻谷和麦子。
已经是五月的天气了,知了在树上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催眠的叫声。他给红菱说想微服私访,走去襄阳看看。
红菱笑盈盈的说那还不容易,就化妆成夫妻,再带上两个伙计在前面走,卫队远远的跟在后面不就妥了。
赵晓兵犹豫地看着她。
红菱的脸色泛红,迟疑片刻才扭捏地说是不是觉得她老了,配不上?
他赶紧说:这是啥子话,只是要难为她了。
休息过后,赵晓兵和红菱化妆出发。
红菱变身成了贵妇人,坐进了马车,赵晓兵骑马走在前面,柱子和三个警卫化妆成家仆朝襄阳走去。
傍晚住进驿站,不一会儿他就发现问题了。
现在驿站是公务和商业运作并行,他发现一个州官带着一大帮老小住进了驿站,而登记入住的时候要求全都享受公务接待了。
赵晓兵见驿吏为难的表情,这州官明显在占国家的便宜。
这就是管理啊。
当初,驿站资源整合的时候是想发挥它的网络优势和硬件资源的效率。如今看来,问题不少哦。
红菱认为只要有驿站,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事,民用不民用,官员要占便宜肯定是有机会的。
他点点头,叫柱子打听清楚记下来。
晚上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