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远洋舰队

第(1/2)页

但是柳如烟又不得不承认,经过张军这种唱法,这首水调歌头听起来更好听了,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更美好的意境。

        总之比她刚才唱的那种,接词牌曲调唱出来的效果,要强了很多倍。

        “怎么样?柳姑娘觉得我刚才的唱法如何?”张军唱完了之后,含笑着对柳如烟问道。

        “听了张公子的水调歌头巜明月几时有》,奴家方知自己尤如是坐井观天,原来这首水调歌头,真的可以换一种唱法,而且唱出来的效果,比接词牌唱出来的效果更好,更动听,意境也更美,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忍不住叫好啊!

        请恕奴家刚才言语上,对公子多有不敬之处,先前是奴家目光短浅,自以为是了,总以为自己唱得已经是最好了,没有人能够比奴家唱得更好,甚至是超越了奴家。”

        “柳姑娘不必过谦了,如果是按照正常的词牌唱法,柳姑娘唱的的确已经是最好的了,确实是很难有人再超越柳姑娘唱的了。

        张某不过是跳出了词牌的那个框架,随心所欲的唱,能够发挥的地方自然是更多了,因为唱法新颖,自然给人一种惊喜的感觉,如果换了柳姑娘来按照我刚才的唱法唱一遍,绝对是比我刚才唱得更好听,效果自然也会更好,令人更加的惊艳。”

        张军对自己唱歌的水平,还是很有自知之明,完全就是个业余的水平,而且这首歌肯定是用女声唱,要比男声唱的更好听。

        “公子,不知道奴家可否用公子刚才的唱法,再唱一遍水调歌头。”柳如烟微微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毕竟她刚才已经面试过了。

        “当然可以,我刚才就说过了,刚才我只是抛砖引玉,随便的唱一下做个样子,真正唱歌的可是你们,而且你要是用我刚才的唱法,绝对是比我刚才唱的更好听,我也非常期待你唱一遍,让我欣赏一下呢!”张军马上高兴的说道。

        “如此!那奴家便现丑了,唱的不对之处,还请公子多多的指教。”柳如烟作揖为礼的说道。

        这一次柳如烟完全没有了任何的骄傲,而是非常的谦虚,因为张军已经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并非是胡说八道,而是真的可以用另一种唱法,唱出不一样的风格和意境之美,完全不比按照词牌的唱法,唱出来的效果差,反而是更加的令人觉得好听。

        和张军的清唱不同,柳如烟可是弹唱,又弹又唱,效果比清唱,又上了一个层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柳如烟刚刚唱出了两句词,便让在场的人听的惊喜万分,包括了张军,这个效果当真是不是盖的,立马吊打张军,完全不是张军那种业余的水平,能够比的了的。

        而张军更是惊叹不已,感觉自己又穿越回去了,正在听着王菲演唱,柳如烟仿佛是王菲附体了一样,还原了这首歌曲。

        张军几乎有一种冲动,想要问一下柳如烟,是不是名叫王菲,来自八百多年后的香江,穿越到了这个时代来了。

        不过张军还是克制住了自己,想想应该也不太可能,真的是王菲穿越到了柳如烟身上,否则刚才,她听到自己唱她的歌,早就该惊讶万分了。

        这个时代,有他这么一个穿越者,已经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了,又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又碰到了一个穿越者,而且而是从同一个时代穿越过来的。

        面试结束之后,张军对赵明专门的交代了,要把柳如烟重点的培养成一位超级巨星。

        要想改变这个时代的文化娱乐意识,必须要竖立起几个典型,只有有了一些成功的典型人物,才能让这个产业迅猛的发展起来。

        未来除了皇家演艺馆,民间必定会出现成百上千,成千上万的演艺馆,如此一来,可以养活的能歌善舞的女人,就更多了。

        同时,也能带动经济的发展,国家税收的增长等等,能产生的好处是非常巨大的。

        经济的发展,是各行各业一同的发展,没有文化传媒,娱乐产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便会没有色彩,枯燥无味,社会也会仿佛一潭死水,经济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换句话说就是,文化娱乐发展的不好的地方,经济发展的肯定也不好,文化娱乐产业高度发达繁荣的地方,经济发展的肯定不会差。

        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相互对立的。

        其实青楼和赌场,也是一种不健康的文化娱乐产业,也能影响到经济发展,只是这种不健康的文化娱乐产业,不值得推广发展罢了。

        如果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的很差,是不会有青楼和赌场存在的,试想一下,人人连饭都吃不饱,买不起衣服穿,又怎么有钱去光顾赌场和青楼呢?

        首批面试成功的女人有一百人,并不是说别的没有面试上的人就不行,两是刚刚开始招进来太多的人,没有办法安排。

        大华皇家演艺馆,是一家自负盈亏的企业,即便是国办企业,也不是救助机构,每多招进来一个人,便要多一份开支,当然不可能没有限制,无计划的招人了。

        而且原始发展资金,可是要赵明个人掏腰包的,以赵明的精明,又怎么可能一开始便招几百上千人进来。

        况且在没有尝到甜头,有利可图之前,他也不可能盲目的扩张,同时建几家皇家演艺馆,那怕是租地方也不行,租来的地方不说租金的问题,起嘛改造装修场馆,也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其实说来说去,还是因为赵明的心里没有底,不知道这种东西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如果是别的行业,有成功的例子在,赵明肯定不会这么的小心谨慎,一开始起嘛也是同时开个十家八家的,本钱对他来说,完全不是个问题。

        而且凭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