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府州折家

第(1/2)页

当兵图什么?吃粮拿饷,沒钱又没有粮,吃不饱又穿不暖,谁他娘的还跟着你混?图什么?又看不到什么前途和希望。

        这种情况下,继续抗争下去,只会逼着几十万大军倒戈相向,倒不如主动的降了。

        反正已经降过二次金国,又降过一次华夏军,再降一次华夏军又如何?

        至少开封城内还有他的嫔妃和皇后,还有他的帝姬,虽然太子赵谌死的有点不明不白,但他还年轻,可以再生几个儿子。

        虽然他的嫔妃们大都已经被金军污辱过,但大元帅说过会给他一个王爷当,有钱又有地位,不愁找不到清白的女人为他生儿子。

        所以为什么要反抗呢?带着几十万宋军投降,难道不是一件大功吗?

        李纲没有表示支持,但也没有表示反对,大宋江山气数已尽,这是不争的事实,任谁都看的很清楚明白。

        张军大元帅是汉人,华夏军也是汉人的军队,华夏军军纪严明,作战能力也强,面对金军不仅敢打,而且还能打赢,把金军赶出了中原。

        华夏军对老百姓也好,扶危济困,帮助老百姓重建家园,拿出珍贵的粮食,救济百姓,这一切老百姓都看在眼里,尤其是开封的老百姓,更是感恩在心,直夸华夏军个个都是好样的,对老百姓像亲人一样。

        这样的队伍,这样的大元帅,李纲心里无法抗拒,也找不到任何的理由,反对向华夏军投降。

        连老皇帝赵桓都不想打,老臣李纲也不反对,其他人自然也没有什么好反对的了。

        对于一些文官来说,他们更没有理由反对了,与其这样半死不活的,看不到什么前途和未来,还不如早点改投华夏军。

        听说华夏军那边,还缺很多的官员,治理地方州县,既便是张军大元帅登基称帝,也还缺少朝廷中央各部的官员。

        现在早点投过去,说不定还能早点占个好位子,何乐而不为呢?

        张军收到了应天府归降的捷报之后,命令张叔夜和韩世忠,带兵追剿赵构的二十万大军,准备在郑州解决残余宋军,同时传令四方,若有不肯归顺华夏军的,定会派兵去剿灭。

        赵构带着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想从郑州绕过去,直抵潼关,这么大的目标行动,张军又不是瞎子,手下的情报组织特工,又岂会侦察不到这种情报。

        当张军知道宋军的目标和打算时,张军也不得不佩服,赵构选了一个好地方,一旦赵宋小朝廷真的躲到成都府去了,将来说不定还真是一个大麻烦的事情。

        金国到了亡国时,都未曾打到成都过,刘备在成都称帝,曹操也没能把刘备消灭,蒙元的蒙哥大汗,更是葬身于巴蜀之地的钓鱼城下,致使统一的大蒙古国四分五烈,停下了征战世界的脚步。

        张军自然也不敢托大,所以他是绝对不希望,放赵构去成都府的,无论如何都要在赵构入川前,彻底的解决掉这个后患。

        郑州离开封府只有不到一百公里,骑兵一日之间便可以来回几次,是保护开封府的外围重要州县,必须牢牢控制在手中,并派重兵驻守。

        驻守在郑州的守将是老将王渊,胡忠则率军十万驻守在朱仙镇,牛振刚率军十万驻守在通许镇,拱卫着开封的安全。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