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落雨

第(1/2)页

“话说仁宗年间,景佑四年的五月初九,正是那日,汴京城是黑云压城,一片死寂。这皇城当值的班直,清早起来忽然听得宫里有了一声婴啼,洗漱束装也都顾不上了,慌里忙外地冲去了宫门口一打听婴啼的来源。不多时,打这宫里出来一个小黄门,喜气洋洋地告诉这班直,说是宫里的俞娘子…”

        “啪!”

        惊堂木一拍,说书先生一引吭,接着讲道:“把这仁宗皇帝的头一个儿子,大大王,诞下来了。”

        景佑四年的五月初九,辰时未到,已是天光大亮。

        日头一日比一日旺,天也是一日比一日亮得早。

        马行街上,有贩夫走卒们挑着担子叫买着端午节时卖剩了的粽子白团,提瓶卖茶的茶水博士把自家店门敞开,只卖北食的王家铺子的当家娘子伸手招呼住了一个闲汉。

        “小哥莫走,我且问你,往常这个时辰,马行街上已是热闹非凡了,如何今日却无甚行人走马?”

        那闲汉掂量着手里的铜钱,下巴比划了宣德楼的方向,调笑道:“小娘子怎的还不知道,今早上,宫里的俞娘子生出了官家的长子。两刻钟前,宣德楼下御街上,便有富户员外撒着文钱相庆呢。”

        王家娘子叹道:“俞娘子?怎的这么快便生了?上回听客人讲道俞娘子有了身子,才两三个月过去,这就生出来了?”

        那闲汉便大笑:“怕不是你店里客人讲给你听时,俞娘子早有了几个月的身子了,那时你乍一晓得,便当作俞娘子是才有的吧?”

        对门茶坊的茶博士旁听了两人的对话,“嘿”了一声,笑道:“王家娘子,你若想去御街上看一眼,听听消息,便紧赶着去吧,我给你看门,保准不让贼人进了你家。官家头一个儿子,这可是热闹事。”

        也难怪这娘子好奇,平日里的马行街,总是京城里头最热闹的地方。

        从祆庙算起,一直北到封丘门,处处都是坊巷店铺,屋子连着屋子,铺面挨着铺面。各种茶坊酒店、饮食果子,光顾的客人可谓是络绎不绝。无论风吹雨打,白日里的市井总是少不了车马,而夜里更是有汴京头一名繁闹的夜市。

        马行街的夜市,入夜起市,到三更天才止。而五更天,早市又开始了。

        如若是要闹之地,夜市常常也通宵不止。

        今日恰恰是御街上有人散发钱币,才把马行街的热闹分去了。到了午后,大大王诞世的热闹劲过去了,马行街上的人气才又盛了回来。

        李朝烟今日出门到马行街,本是想套个车子的。

        她家住在州桥投西大街的李府,父亲是御史中丞李诀,姨母是圣人的母亲魏国夫人,出行不说是套个车,就算是坐个四抬的檐子也不算过分。

        但早上孟婆婆跟她讲了宫里俞娘子产子的消息,她便叫人把车马都收回去,找了两个轿夫,坐上个凉轿子也就出门了。

        因是轿子,上头只能坐一个人,朝烟便只带了贴身的女使秦桑。从州桥投西大街到马行街,穿过几条街巷,她笑兮兮地对凉轿外的秦桑说:“你看,我就说坐轿子好。要是真听你的套了车,还不得在这里挤死。”

        州桥大街,御街,景灵宫东门大街,潘楼街,到马行街,整个汴京城里宽阔的街巷,今天全都挤满了车马。人挨着人,车挤着车,扛货的叫卖的说诨话的唱小曲的一并凑在了大街上,好在凉轿子抬起来走,足够灵活,从人马缝中一路挤到了马行街,停在封丘门里一家挂着“山水李家”匾额的药铺。

        这里虽也在马行街上,但位置近了封丘门,附近又一应全是金紫医官药铺,来往的行人车马便没有那么多了。

        秦桑扶着李朝烟下了轿子,傻笑道:“嘿嘿,还是姐儿英明。出门的时候,是燕草撺掇着我要姐儿坐车子来,说什么上回魏国夫人特地嘱咐过,二姐儿和三姐儿现今大了,做事都得讲点排场了,我这才非叫人去套车子不可。要我早知道今天大街上热闹成这样,索性连轿子也不叫了。姐儿不是最喜欢热闹,我们就走着来。”

        李朝烟看着这丫头说傻话,手指点了点她脑门:“我是喜欢热闹,可又不是喜欢人挤人。能省点脚力,我干嘛自己走路。”

        两人说话间,已进了面前这家“山水李家”药铺子。

        这家药铺是专卖口齿咽喉药的,李朝烟有个才十一岁的妹妹叫李朝云,咽喉总是疼痛。吃别家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