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般配

第(1/2)页

是日大晴,百官休沐,云闲鹤野。

        欧阳修慢马闲逛着州桥,手中一壶薄酒,缰绳轻轻攥住,忽闻西边一阵敲敲打打的热闹。

        一众拥上去的百姓笑道——“李中丞的三女儿成亲呢!”

        去看热闹的小孩儿们吵吵嚷嚷地从欧阳修的马边挤过,州桥上也眺望着一行人,极目远远看向李中丞家的朱门高墙。那里走出来的,便是今日成婚的李娘子和郑郎官。李娘子是重臣之女,郑郎官是新榜进士,多么天造地设的一对,叫人看了都艳羡不已。

        郑家迎亲的车马行在州桥投西大街上,红火一片,打着“三榜进士”“天家御赐”的两块牌子,开路的随从们威风地站走街的两边,脸上都是傲然的神情。

        欧阳修挂了一抹笑在嘴边,天下的热闹事,都是他的事。

        小扯缰绳,马头倾转。马儿停在了州桥上,他与百姓们一同等着迎亲的队伍走过。

        最前面高头大马上骑着的,一袭红衣,意气风发的少年郎便是新榜进士郑平。

        欧阳修看过他解试时的文章,文辞踏实,言之有物,远胜当下惯常的虚浮之气,才学也当得上解元殊荣。省试的文章不及解试时好,但也是难得的务实之作,若非官家改了名次,排在一甲并非难事。

        如此少年英才,必然为大宋文坛将来之栋梁。

        一旁围观的少女与友人窃窃私语道:“新郎官长得真好看!”

        那友人嬉笑着推搡少女:“人家成亲了。”

        “成亲又如何,我不过说他好看。”

        欧阳修浅饮薄酒,看着郑平缓马而过。

        前头一众人走过,跟着的便是花轿。

        四个轿夫抬着轿子,每个头上都簪着朵艳红色的花,袖口里藏着的是刚讨来的起轿利是钱,脸上全是得了钱的快乐,嘴中和着乐声哼着吉利的歌。

        轿子边走着的是李家娘子的女使,一个个穿罗披琦,打扮起来比旁人家里的大娘子还富贵漂亮。小童奔上去拦轿子讨钱,还没靠近几步之内呢,就被女使们拦下,一人一把银锞子发过去,小童们尖声笑着叫着,纷纷跑去爹娘那里显摆。

        有人问道:“这是谁家娘子,出手阔绰呢!”

        没有几户人家的女儿成婚,当街发利是钱时能如此挥霍的。一把银锞子,做苦工的可要忙活小半年。这户人家的女使倒是说发就发,毫不含糊。

        看着小童们得着钱,过了讨钱的年纪的大人们便也眼红,可惜自己不是幼孩了,不然这白得的钱,不得伸手去要的来么。

        有人回道:“这是李中丞家的嫡女,来头可大着呢。李中丞的连襟可是曹家,宫里那位圣人娘娘,就是这新娘子的表姐!”

        “难怪难怪!”

        百姓们看着轿子缓缓从州桥口路过,自西往东而去。

        花轿抬得平平稳稳,金顶上悬着的流苏都稳当当地挂着,动也不动一下。

        可围看的百姓忽而发觉,那花轿的帘子竟缓缓被掀开了一角。

        有童声喊道:“看!是新娘子!”

        众人齐刷刷地望向那杯掀开一角的帘子处。

        欧阳修也不例外,他一挑眉,转过头,双目看向帘子被掀起的地方。

        那里有一双透澈的眼睛,正朝外望着。

        显然,这帘子是被新娘子掀开的。她在看什么,百姓也好,欧阳修也好,还是匆匆上来让她放下帘子的女使也好,谁都不知道。

        州桥这里,聚了许许多多的人。新娘子,兴许是在找人。

        女使小声地说:“姐儿,快放下吧,可别叫人看见了。”

        新娘子一放手,那帘子便垂垂落下,又遮住了花轿之中的光景。

        可就这短短几眼,欧阳修已见了这今日成亲的小娘子的模样。头上梳篦横插,绞着金丝的发簪挽起一头秀发,面颊上所贴的一串珍珠衬出肤色雪白,而吉服艳丽,把一身的喜气都装在了那小小的轿子里头。

        再看不曾走远的郑家郎君,竟是多么般配。

        欧阳修举起酒囊,往嘴中倾倒。

        琼浆玉液不敌酒家薄酿,一口清然,再品甘醇。

        瞧得今日有良缘正结,忽而能想见这金童玉女婚后光景,词性大发,大笑三声,张口便作: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

        “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上半阙脱口而出,已引得身旁众人侧耳。

        目光纷纷从花轿转来,看着这疏狂文人如何再作下半阙。

        平头百姓不识字的,听不懂什么凤髻龙纹,可却能听懂那后两句。说的不正是新婚夫妻和乐之状,正合此情此景。

        欧阳修再高声唱来,用了南歌子的调: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

        “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新娘子依偎于官人身边,弄着纤细毫笔,描花练字,问着官人,如何书写鸳鸯二字。

        情意缱绻,听来便是一桩好婚事。

        喜队正在面前,又听得如此好词。会赏词之人,一听便知此几句的闲逸妙处,赞道:“好词,好词!”

        众人拍起手来,才有某人认得:“呀,这不是欧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