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本镇

第(1/2)页

说完了李娘子的事,林东才算收敛了颓态,正襟危坐起来,问起朝堂的事:“听说契丹派来的南院宣徽使萧特末、翰林学士刘六符已经到了汴京,真跟官家来讨关南之地了?”

        孙全彬无奈地笑道:“你真是长目飞耳,明明不在皇城司了,怎么无论是民间之事,还是朝堂之事,都能探听得如此清楚?”

        “啊呀,皇城司的人,尤其是我手下的人,都有这个本事。你要不要做我的手下,保准你不出三个月,也有这本领。”

        孙全彬轻笑一声,不理睬他的调笑话,说道:“不仅如此,那两个契丹使臣还责问官家,大宋为何屡屡欺压元昊,又陈兵契丹境上。说是遣使,实乃兴师问罪。”

        “这么嚣张!这真是……长卿,等哪年哪月你当了太尉,一定得去把那些颐指气使的夷狄都杀光了。这光有一个西夏,元昊已经嚣张得不得了了。如今看这架势,西夏竟和契丹勾结到一块儿去了。想来不出几个月,我们又得与他们打上一场大战。”

        “战事必然会有,也必然要有。”

        孙全彬给自己倒上了酒。

        林东是明白他的。

        战事必然会有,这是两国对峙使然。而必然要有,则是他之野心。

        本朝独有的“内臣监兵”一则,让他身为一个内臣,有了爬到众人之上的一条路。在宫里要熬出头实在太难,他要做的,就是靠沙场上的功绩,坐上太尉的位置。

        到那时,他这内臣,才算当到了登峰造极之处。

        林东前半生也曾想过自己去爬一爬,结果爬到一半,被个女人扯下来了。于是,他便把这份心思寄托到了孙全彬身上。

        替长卿做事,实也是为了让他与自己实现共同的抱负。

        “长卿,你等等昂,我去马车上拿个东西。”林东站了起来,莫名地出了门。不多时,抱了个简朴的木盒子回来。

        “拿着,这是给你的。”林东把盒子随手扔给孙全彬。

        孙全彬打开,看见个瓷像。

        林东笑道:“我去泰山求送子娘娘,大抵太有仙缘,道长给了我一个还不够,又再给了我一个,说要我带回东京,送给有缘人。我思来想去,还是给你好了。”

        孙全彬一口酒刚刚入口,被他的话呛得小咳了一声,抬眼看向林东,那不正经的模样几十年没有变过。

        他道:“你自己留着吧。”

        都是阉人,什么子不子的,说来也不怕笑话。

        林东却言:“哎,你生不了,总养得了啊。养子也是子嘛,这送子娘娘送的又不一定就要是亲子,也许你收了,正好给你送来点子缘。不然,你这不是绝后了么。”

        “……你也要绝后了,自己留着吧。”孙全彬又把瓷像扔给他。

        林东单手接着瓷像,往桌上一摆:“爱要不要,我反正给你放这里了。真不想要的话,那就扔掉好了。不过你想想,要是你将来真当了什么太尉,你儿子可就是衙内了。”

        林东甩甩袖子走了,将瓷像留在了雅间的桌子上。

        孙全彬看着这端庄美丽的送子娘娘,总觉得送子娘娘那双明眸也在看着他。

        他虽是内臣,但对泰山送子娘娘的灵验也早有耳闻。宫中曾有妃嫔与官家提过,要去泰山拜送子娘娘,却被官家以过于铺张而制止。

        其实这本不是什么铺张的事,无非就是一行人出个宫,去趟山东的事。

        官家担忧的铺张,乃是天下子民总爱效仿宫中人之行事。若是宫嫔们去拜了送子娘娘,子民们便会觉得送子娘娘一定是天底下最灵验的神仙,届时无论家财几何,都势必要踏破泰山的山门。群起涌入,也不是什么好事。

        身为内臣,他对子嗣无望,也不曾动过收养养子之心。曾有小黄门带着厚礼想要认他做干爹,他也都是一口回绝的。孑然一人,无有什么牵挂羁绊,对他这样的人来说反而是好事。

        可看着瓷像,他也不禁起了好奇:送子娘娘的灵验,是否也会灵到他的头上?

        瓷像中,送子娘娘嘴角那抹笑意,又是什么含义?

        三月,殿试如期,御崇政殿,钦点进士杨寘为状元。

        新科状元不仅是殿试状元,更是省试解元、礼部会元。三元及第,风头无两,马上套着红花,绕着东京内城游了足足三圈,供东京城人仰瞻。

        因是状元,杨寘被授监丞、通判潁州,街巷之中,处处都是对这位状元之洪福的羡慕。

        有知道他的人说道:“这人真真是好福气,知道么,原本的状元其实不是他。他本是拟录的第四名,被官家调到前面去的。”

        “被调成了状元?这是怎么回事?那么原来的状元又是哪个?”

        当下说话的人,看着像个游闲的衙内,大抵是有父兄在朝堂做官,故而知道得清楚些。茶坊之中闲谈罢了,他也不跟旁人隐瞒,接着说道:“原来的状元,是从抚州临川来的,叫做王安石。他本来是拟录的第一名,却被官家和杨寘调换了位置,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