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海内震动

第(1/2)页

  中郎将府邸。

  牛辅匆匆赶到,从战马上跃下来,将战马交给下人,便径直走入府中了。

  入了大堂,一口水都没喝,他便让身侧副将去将幕僚给叫过来。

  没过多久,三个幕僚谋臣便都来了。

  带头是一个中年谋士,只见他一身文袍,整个人打扮得非常整洁干练。

  不是别人,正是贾诩。

  贾诩祖上乃是西汉长沙王太傅贾谊,贾谊师从西汉宰相张苍,张苍师从儒学三巨头之一的荀子,张苍乃是荀子的关门弟子,得意门生。

  张苍的侄儿就是西汉赵王张耳,巧的是前凉张轨就是张耳的后裔,后世居于武威郡。

  而贾氏一脉也和西汉张氏如出一辙,世居于武威郡。

  武威郡贾氏一族可谓正统的儒学豪门。

  董卓入洛之后,贾诩先后做了平津都尉,后升讨虏校尉。

  之后贾诩便在牛辅军中辅军,做了幕僚。

  贾诩确实是有才干,平常言语计策,常常都能够给牛辅非常多的启示与帮助,没有多久,便已经是将贾诩提到他帐下第一谋士的地位了。

  “我等拜见中郎将。”

  人到了之后,贾诩等人先是对牛辅行了一礼。

  “这些虚礼便先放下来,今日我唤三位过来,是有要事要询问的。”

  说着,牛辅便将现如今董卓的事情简单的说了一遍。

  三人听了之后,各自都沉默下去了。

  贾诩想了一下,还是先起来说话了。

  “中郎将,相国的性情,你最是了解不过了,他要杀一个人,肯定是会杀的,可是?”

  牛辅表情有些凝重,轻轻点头。

  “寻常人,杀了便也就杀了,但是太傅袁隗不一样,他乃是士族代表,且袁家乃是四世三公,袁家门生,遍布天下,若是敢杀袁隗,岳丈便是要自绝于天下,杀袁隗...实在是不行。”

  牛辅不蠢,他自然知道这袁隗是千万不能杀的。

  “太傅袁隗的性子,诩也知晓一二,若说相国是个牛脾气,那太傅的脾气,恐怕比牛脾气还要厉害,袁隗必然是不会示弱的,若是真的相国真的因此将太傅袁隗杀了,恐怕天下局势都会有变化,如今关东的风波已起,声势很大,虽然没有聚兵,但据我所知,乃是袁家兄弟为了争权而已,而一旦袁隗死了,他们便不可能再继续争权下去了。”

  袁隗死了,他们肯定是要报仇的了。

  在大是大非面前,若是袁家两兄弟再因为盟主之事拖延时间,恐怕会让天下人不齿。

  这你袁家的袁隗都死了,你们两兄弟还在这里争权?

  你们有良心?

  你有孝心?

  你们还敢称义士?

  须知...

  我大汉是以孝立国的,袁隗死后,袁绍与袁术必然不会争权了。

  争权,便是不孝。

  而他们四世三公出身,最大的优势就是有名声,一旦沾上了不孝这个名头,这名声再大也没用了。

  “袁隗不能死,我自然知晓,但如何让袁隗不死?而且...现如今局势如此,不知道先生可有破局之策?”

  破局?

  贾诩想了一下,最后轻轻摇头。

  “现在要想破局,已经是太迟了。”

  董卓入洛,彻底终结了东汉王朝皇权与豪族通过外戚与宦官两个渠道所展开的常态化政治斗争。东汉王朝也在西凉铁骑从河东驻屯地开入雒阳的那一刻彻底失去了“活力”,汉家皇权(皇帝、太后、外戚、宦官)再也没法儿摆脱军阀的控制,皇权则彻底成为了一张军阀推行霸权的“遮羞布”。

  而董卓势力,则从入雒这一刻起,进入其为时不长的短暂巅峰期。

  然而,董卓主从的西凉籍贯、军将出身,与彻底掌握地方话语权并逐步向中枢朝政渗透的关东望族相冲突,这是董卓主从自始至终无法突破的瓶颈。

  再叠加上董卓主从的各种莽撞暴行的影响(仓促废帝,立威失德;杀戮残忍,有悖人道),冲淡了董卓入雒之后对关东望族加官进爵的笼络效果,加剧了西凉军头掌权派与关东望族中层管理者之间的貌合神离状态。

  换言之,董卓主从不仅在客观出身上,与自命清流的关东望族相冲突,而且在主观作为上,屡屡出现禽兽暴行,彻底丧失了主宰朝政的“人望”。

  值得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废立人君,在中国古代是一件天大的事,即便是掌握中枢军政大权的权臣,也必须掂量好自己的“德”与“威”是否能够压服不满势力、获得足够拥戴,否则,名分上的污点,足够其他实力派攒集起来,借机搞事情了。

  所谓“德”,并非“民心”,而是“人望”,也即拥有多少官僚士大夫与军事武装统帅的支持;所谓“威”,并非“淫威”与“黩武”,而是“功威”,也即指挥并创造了戡乱、灭国乃至一统级别的军事功绩,为前朝消灭了足够多的异己势力,成为功高震主之人。

  过早废立汉帝可以说是董卓最大的失招。

  董卓入京前,无论是气势正盛的宦官之祸,还是潜在的外戚之祸,都已在火并之中消耗殆尽,董卓入京本身只是趁机摘取火并果实罢了。

  董卓入京后,未见其重振朝纲、未见其勘平四方、未见其驱除北患,也即,未立寸功便擅行废立之事。

  功勋未孚众望,擅自废立,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董卓废立汉帝前后的一系列毫无功勋背书的僭越举动,为党锢以来因始终未能掌握中央朝政而蠢蠢欲动的关东豪族提供了最为强劲的大义名分。

  这一名分,甚至可以被檄文与望族舆论说成与商汤伐夏桀、周武伐商纣、亡秦必楚、刘邦为义帝伐项羽等相提并论的大义之举。

  可以说,董卓是硬生生地把自己逼到了夏桀、商纣、暴秦、暴楚乃至王莽的不仁不义之舆论境地。

  董卓现在的局面,都是他自己作出来的。

  若是在一开始...

  董卓身边有他贾诩才,而董卓也愿意听他贾诩的计策,未尝没有收服关东望族的机会。

  然而现在...

  是一点机会都没了。

  贾诩叹了一口气,说道:“相国太过于意气用事了,说句不好听的,在天下人眼中,相国已经是臭名昭著了,中郎将忠心相国,这一点倒是不无不可,但现如今...其实死一个袁隗,也没多重要了。”

  牛辅听到贾诩的话,心中有些愤愤。

  但他略略转了转脑筋之后,却也知道贾诩说的话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