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举贤

第(1/2)页

“谋讨董卓?”

        郑泰眉头微微皱了一下。

        “如今董卓手握禁军,更有西凉铁骑,外军岂有军力匹敌?”

        董卓入雒之后,将凉州不少部族勇士都带到雒阳来了。

        加之掌握禁军,招募士卒,实力才变得如今这般强大。

        “岂是没有?”

        吕煜对着荀攸行了一礼,说道:“公达此处可有堪舆图?”

        舆图?

        荀攸愣了一下,最后轻轻摇头。

        “庄园没有,城中才有。”

        “罢。”

        吕煜将食塌前的酒樽提起,一饮而尽,之后用袖口将嘴角的酒渍擦拭干净。

        “诸位随我来。”

        郑泰荀攸等人互相对视一眼,最后一个个撑地起身,跟着吕煜出了堂房。

        房舍之外,柔雪飘飘,地上也是积了一层薄薄的积雪。

        吕煜将腰剑宝剑出鞘,在地上画起图来了。

        “此是雒阳,董卓虽自号有三十万大军,然而精锐不过五万,且如今都不在雒阳。”

        吕煜在雒阳东北角再画了一个三个城池轮廓,连成一线。

        “牛辅、董越、段煨三位中郎将,率兵屯驻安邑、华阴、渑池一线,牛辅屯安邑,段煨屯华阴、董越屯渑池,此三人所领,乃董卓精锐。其余中郎将、校尉布在诸县,用于防守。雒阳虽有亲信,但人数已然不多。”

        在这个时候,就得说明一下董卓的军力构成了。

        董卓军团主要有三个部分。

        第一,也是最主要的是凉州军团,这是董卓的根基。

        直属上司自然是董卓,往下是几个中郎将,如牛辅、董越、段煨、胡轸、徐荣等;中郎将下面是校尉,如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

        其二,收编的何进、何苗两兄弟的部队;其三、杀丁原,吞并的并州部队;第四,掌权后控制的京城部队。

        按照构成部分,并州军虽然人数略少,但各个精锐,更有排名前三的并州狼骑。

        不必说吕布高顺张辽各个勇猛了。

        可以说并州军团是董卓帐下仅次于凉州军团的战斗力。

        这也是他为何提拔吕布的原因。

        只有稳住吕布,他才能够指挥得动并州军团。

        “雒阳四周,八关都尉虽然换成了董卓的人,但手底下的士卒并不精锐,如何不能匹敌?”

        吕煜再在雒阳右上画了一个圈。

        “袁绍逃往冀州,冀州民殷人盛,兵粮曹孟德这些人了。只要他们举事,董卓必然恐惧。”

        郑泰听着吕煜的分析,眉头还是皱了起来。

        “董卓西凉精锐虽不在雒阳,然他身侧有吕布,那吕布有万夫不当之勇,何人能够匹敌?况且董卓手下有精兵良将,他如何会恐惧?”

        吕煜看向郑泰,发现荀攸种辑这些人脸上也有疑惑之色。

        “吕布虽然英勇,但义士之中定然有猛士,个人勇力不需惧怕,至于董卓,诸位觉得他在雒阳,岂不是日夜心忧刺客?雒阳紧邻关东,只需南阳、颍川、河内三地围剿,雒阳便难以为继,他为何不会恐惧?”

        “况乎董卓已失人望,待义士聚兵讨伐,雒阳禁军未尝不可挑动,届时董卓危矣!”

        吕煜的一波分析有理有据,便是大儒郑泰听完了都低着头,久久不言语。

        “若天下义士聚合讨董,再挑动禁军,未尝没有成事的机会。”

        伍琼乃是越骑校尉,手中握有精兵。

        这挑动禁军的事情,他完全是可以做的。

        况且如今雒阳之中,对董卓有异心这大有人在。

        吕公明所言

        甚是有道理!

        “这”

        郑泰也被吕煜说服了。

        但他并没有下定决心。

        “只是这其中,太多变数了”

        “那公业可有刺董良策?”吕煜见郑泰犹豫,反问了一句。

        “这”

        郑泰支支吾吾一阵,但还是硬着头皮说道:“只要摸清董卓作息,便是老虎都有打盹的时候,董卓定然也是有空虚之时,届时自然有敢死之士前去除贼。”

        “好!”

        吕煜将宝剑归鞘,笑着说道:“公业所言也不是没有道理,我今番言语,也是与诸位一个消息,这董卓虽然暴虐,但必不久矣,诸位大好性命,没必要与董卓腌臜之徒做换,诸位皆是贤人能士,应当用己身才德匡扶我汉室,使天下百姓皆得安稳,而不是去做荆轲、要离刺客之流。”

        吕煜说完,也不做多言语,径直便入了房舍。

        荀攸郑泰等人互相对视。

        原本坚定的眼神,现在早已经是有些动摇了。

        既然董卓将除,或许真的应该留下有用之身?

        何颙摆了摆手,将身上的几片雪花拍落在地,说道:“吕公明眼光长远,我不如也;既然谋刺董卓难成,不如真如公明所言,谋助讨董,或许可成,诸位以为呢?”

        种辑撸了撸袖口,轻轻点头。

        “某觉得不错。”

        “若助讨董,我手下有精兵,可助成事。”伍琼也表态了。

        说完,众人的目光都定格在郑泰与荀攸身上。

        “公达、公业,你们如何看?”

        “这”

        郑泰犹豫,最后还是重重点头。

        “或许刺董,确实不是一个好主意。”

        郑泰表明态度之后,场间四人便将目光定格在荀攸身上了。

        “公达,刺董之事乃你先发起,你如何看?”

        唉~

        荀攸心中轻轻叹出一口气。

        他看着房舍方向,心中感慨良多。

        难怪司徒与我叔祖皆是看重这吕公明,他确乎是有真本事的。

        郑泰、何颙等人皆心志坚定,饱读经典,但只是被吕公明三言两语便改了心意。

        莫非

        文若的选择是正确的?

        荀攸在此时想起了不久前才离雒的荀彧。

        “刺董之事,确实难成,但也不应该放弃,诚如公明所言,讨董易成,但数十万大军对峙血战,不知有多少人命损伤,若只杀董卓一人,那自然是极好的,刺董之事,你我暗地里仍旧继续,但谋助讨董之事,也需进行。”

        荀攸做了个折中的选择。

        郑泰听完之后,也是轻轻点头。

        “公达此法甚好。”

        众人商议之后,便依次进入房舍了。

        吕煜现在跪坐在房舍之中,但在众人眼中,吕煜的形象却是与他们第一眼相见之时不一样了。

        原来是敢死之士,如今,已然是变成运筹帷幄,目光长远的贤人形象了。

        犹如黑夜中明亮的灯塔一般。

        “公明,受我等一拜。”

        郑泰对着吕煜恭恭敬敬的躬身行礼。

        吕煜连忙起身,双手托举住郑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