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09数据

第(1/2)页

“轰……”

        “轰……”

        接连不断的爆炸声,一次次的敲打着陈征的耳膜。不用看他也清楚,那是天网无人机集群的火力测试所造成的。

        在目前来看,完全通过服务器控制无人机的模式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涉及目标轨迹计算时,眼镜男的服务器可以带起来至少200架天网无人机——这个数量已经远远超过陈征他们的产能了。

        毕竟每架天网都需要一台电动机和一台零-电转换炉,这两个重要部件是无法大规模生产的,制造全新的每天仅能产出两组,并且还是其他部件完全停工的情况下。

        在兼顾其他部件制造后,电动机和零-电转换炉的产能就仅剩下了每天一组了。

        好在之前星盗们为了扩大搜索面积,制造了不少雪地车,直接使用雪地车上的引擎和供电系统改造的话能省下不少时间。

        所有雪地车的引擎都被利用完毕之后,陈征他们也不过是制造出了39架天网无人机而已,而新增的速度是每天一架。

        按理说即便是屠夫和红莲泰坦抵达荒星,以现在的速度来看,陈征他们的产量依然无法达到200台的服务器的性能极限,然而事实上却不是如此。

        一旦天网集群开始瞄准动态目标,眼镜男自己写的计算目标闪避方位的软件就会开始疯狂的吞噬服务器的运算资源,而此时服务器最多只能指挥6架无人机开火,并且维持总共12架无人机的飞行。

        这已经是极限了,再多一台就会造成服务器运行速度越来越慢、延迟越来越高,最终的结果就是宕机。

        关于这个问题如何解决,眼镜男他们讨论了整整一夜也没有合适的解决方案。

        也许是外星科技比较发达的关系,眼镜男他们这些技术人才总会本能的往最精致、最完美的方向去想……可事实上完美往往代表着复杂,而复杂就意味着实现困难、成本高昂并且容易出错。

        而在陈征的家乡地球上,科技的发展尚未达到可以追求完美的程度。

        由于成本原因、技术原因或者干脆就是为了绕开别人的专利,几乎所有日常可见的东西都在不同程度上做出了妥协。

        大到飞机,小到日用品,这样的取舍与平衡无处不在。

        在遇到这种问题后,陈征所想的不是怎么制造复杂的机载电脑或单片机,而是怎么在现有条件下将服务器的运算能力发挥到极致。

        最初陈征只是有这么个模模糊糊的思路,回到自己的小屋中思考整理了一番后,他的思路渐渐变得具体起来。

        “……自纠正航向的模拟电路……分布式覆盖发射……预设闪避习惯数据库……”眼镜男看着陈征给出的解决方案,眼神渐渐的亮了起来。

        “这种思路简直就……您真是个天才!”眼镜男觉得自己的思考方式都被颠覆了。

        “这只是普通的折中方案而已……拍马屁别那么夸张。”陈征哼了一声,“赶紧分析一下可行性,还哪里存在不足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