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袁遗称王

第(1/2)页

公元193年,秋,北方,冀州,魏郡,邺城城郊,早就搭起了一座高台,袁遗身着玄金色冕服,头戴六旒冕冠,上插玉笄,手持玉璧,登上封王祭台,宣读祭天,登封王位。

        袁遗同时下令宣布大赦天下,免除冀州百姓一年赋税,另,入军队者,赏良田三亩,赠种子,农具,可半价租用官府牛马。冀州百姓听闻此消息,无不弹指相庆,军队在民间招收士卒时,冀州百姓加入异常踊跃。

        因邺城地处冀州南方,距幽州较远,也被定为国都,并将邺城二次重建,将原部分内城改为王宫,又在其基础上,修建外城,袁遗仿照唐朝时期,以四灵为名,定四条主街道,并且立“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主门,内建“含元殿”、“太和殿”、“宣政殿”为主殿,另于太和殿以南,设“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三地,供三高官官使用。

        ..................

        晋国,邺城太极宫,含元殿;

        朝臣们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相互之间一边讨论着,一边等待着袁遗的到来。

        袁遗在后殿整理好衣袍,腰挂湛卢剑,身着玄金色冕服,头戴六旒冕冠,上插玉笄,在一名宦官的公鸭嗓的叫喊下,一步走上属于自己的位置,一摆衣袖,坐在正中,接受着百官的朝拜。

        大殿上方,左侧文官以刘基为首、右侧武将以颜良为首,双方按位置各自站好,袁遗看着台下的众人,心中不由得豪迈顿生,说道:“诸位爱卿,今日,为大朝议,同时也是宣布我晋国的律法与官员制度,同时也是讨论我晋国在未来一年内的发展方向!”

        袁遗说完,就有宦官走出,宣读袁遗提前与刘基等人商量好的制度,晋国将官职改革,去石为品,设置九品,有正有从,其中正一品除左右丞相,三公,大将军外,其余接近为从一品,官职中,袁遗选择保留汉室原本是三公九卿,不过三公虽为正一品,却权利被废除,相当于荣誉。

        另外新制三省六部,三高官官为从一品,六部长官为正二品,以此类推,军方也同政方一样,只不过军方大都才从原汉室职位。

        自宦官解释完后,众人纷纷明悟,袁遗又随即对刘基等人一一开始封赏,首先是跟随文官中,袁遗自上而下,从丞相开始任起,左相执政,右相执军,而他选定的左相就是刘基,蔡邕为司徒,荀爽为司空,太尉暂空,其次中书令为荀攸,尚书令为陈宫,门下侍郎为戏志才。

        其中刘基爵位为关内侯,蔡邕、荀爽两人则分别为章城亭侯、费城亭侯,其次中书令荀攸、尚书令陈宫、门下侍郎戏志才也同丞相刘基一样,为关内侯。

        文官中正从一品官员选完后,就由二品官员,像是田丰任吏部尚书、钟繇任户部尚书、沮授任兵部尚书、审配任刑部尚书、许攸任礼部尚书、刘晔任工部尚书。

        荀谌任太常、辛评任光禄勋、刘晔任卫尉、荀悦任太仆、荀棐任廷尉、袁涣任大鸿胪、袁胤任宗正、荀彧任大司农、荀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