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两百性命

第(1/2)页

在养心殿外等候的时候,李静铿听的清清楚楚,太子李静仁为了这两百多号妇孺,被皇帝骂的狗血淋头,甚至还听到了摔碎茶杯的声音。

        很显然皇帝完全不赞同太子的主张。

        可这时候拿出来这件事问我的意见,难道皇帝的想法被太子动摇了?

        很快李静铿想到了一种可能,那就是皇帝这个便宜老爹,有可能是因为自己策论中,建议组建三千铁骑深入草原见人就杀的建议,希望自己支持他。

        这就有点像一家人吵架,大儿子和父亲意见不合,找小儿子给自己支持的意思。

        至于朝臣们,可能由于太子的身份等种种原因,皇帝不愿意听取朝臣的意见。

        要说对大顺朝的这一桩明史案,李静铿并没有过多的想法,不想也没必要拿这件事做什么文章。

        身为一个灵魂来自21世纪的穿越者,李静铿自认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但在这件事上李静铿的立场其实有点摇摆。身为一个皇子,在这件事上最好是支持皇帝的做法,这种朝廷上的事很难说得清,说不定这几个修明史的读书人,真的有复辟倾向。

        但是身为一个人,一个正常的人,李静铿却不希望看着这两百多号人,这两百多个男女老幼,人头就这么滚落到竹筐里。

        毕竟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从小到大没有受过什么苦,李静铿不是一个博爱的圣爹杰克苏,也不是一个冷漠的键盘侠。

        骨子里的李坑,只是一个看过几本书的、普通的、胆小的死肥宅而已。

        皇位与自己无关,就算是违逆本心说出这两百多个妇孺该杀的话,皇位也不会落到自己头上,可如果能顺手把这两百多号人的性命从鬼门关上拉回来,李静铿也会觉得心里好过一些。

        毕竟这是两百多条人命。

        这两百多条人命里,可能有嗷嗷待哺的小孩,可能有一辈子诵经念佛的母亲,也可能有跟他一样刚刚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什么都不懂……

        可是怎么救他们呢?

        李静铿沉吟半晌……

        有了!

        可以借鉴前世在刘墉的一本书上看到的事例!

        “回父皇,儿臣以为,这二百多人事涉明史案,按理应当处斩以儆效尤,让心怀叵测之人知道本朝上承天命不可违逆,可话又说回来,仅凭‘大顺朝太祖皇帝李自成造反’这十二个字,就斩杀两百多妇孺,却有些牵连太广,再者说为何整本明史只挑出这一个错误,儿臣觉得,此案的告密者更像是挟私报复,把朝廷当枪使,如果不是处心积虑,怎么会整本书中只挑出这么一个大逆不道的错处?”李静铿道。

        李静铿话音刚落,皇帝李玄炽立刻皱眉了。

        李静铿深知听到了李玄炽轻“嗯”了一声。

        李玄炽性情刚毅,登基四十多年来杀人无数,直接说这两百多人可怜什么的,根本无法打动这位大顺朝的中兴之主。

        但是越是唯我独尊的人,越是容不得被人愚弄和利用,更不用说被人当枪使,这也太伤自尊了。

        李静铿只能以这一点来动摇李玄炽杀人的决心。

        “这么说,你也认为他们不该杀?”皇帝李玄炽双目光华一闪问道。

        听到李玄炽的话,李静铿眼前一亮,看来有戏。

        “若明史案的几个主犯真是前朝余孽,死不足惜,可若只是笔误就把人全杀了,事情传出去反而给人口实指责父皇残暴,得利的只能是与明史案有仇的揭发者,如聂师傅所言,以德服人才是治国上策,儿臣有一计,既能震慑前朝余孽,又能不让人有借口指责父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