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三章墨守成规心余悸五

第(1/2)页

墨子让适坐在一旁,他其实心中已经有了个思路,只是还未说出。

        守城之术,适学的并不多。

        但这几年来,墨子很了解适的性子,若非是非常理解的事,他是不会说的。如今既这么说,想必有些办法。

        在墨子看来,适有大略,所以他也相信适的办法必然不是守城的细节,守城的细节墨者已经掌握的极为完善,无需再补充。

        “你说说看。”

        适低头道:“先生,凡事总有目的,如之楚则必朝南。墨者守城,目的并不是守住商丘,而是要震慑楚人。”

        “如果只是死守,撑到三晋来援,那恐怕天下人看来最终还是一场晋楚之霸。”

        “当年庄王围城,宋人自己与楚人为盟,楚人退兵,这才是正途。如果墨者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与楚王达成盟约让其退兵,才能让墨者非攻、止不义之战的名号传遍天下,也让天下人知道墨者不只是说说。”

        墨子点头,对于大略和目的性,适是众多弟子中做的最好的,这个分得极为清楚,从不会弄不清主次。

        他之前考虑的,几乎和适想的是一样的。

        守城只是手段,而震慑天下好战之君,才是目的。

        墨子问道:“既如此说,你应该也明白为什么要割麦了吧?”

        适回道:“知道。逼楚人攻城,才能让楚王知道墨者的守城之术。那些火药武器,用来对付攻城蚁附是最好用的。这一次炸响,像是商丘这样的大城,好战之君便不敢轻易围攻。”

        墨子笑道:“正是这样,你是能够领悟清楚的。禽滑厘善于守城,但守城之术精通,可在大略上终究还是差了一些。但是不是那些火药铁球就能震慑天下好战之君?”

        适摇头道:“弟子要说的就是这件事。”

        仅就历史来说,适的见识比墨子高一些,毕竟他知道许多之后两千年的事,可以作为对照例子,从中汲取经验。

        而于战国之前发生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对于此时的商丘守城战来说并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牧野之战,那是商人内部有矛盾。

        柏举之战,有伍子胥和孙武子这两位知兵强人,训练有素,加上楚国内部矛盾、县公与司马令尹之间军令不能统一。

        这两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基本不能借鉴。曹刿的长勺之战,也得先问问鲁侯是否得民心,就如今商丘城内的情形,恐怕士卒也未必会对宋公倾心一战。

        适想到的,是后世张辽破孙十万的例子。

        孙十万的兵制,和楚国有些类似,都是封君私兵较多,指挥起来若是分成左中右三军或许还好,然而平日里交流和统一指挥极为困难。

        私兵多、贵族多、互相之间有龃龉、县公之间各自有势力,这正是楚人最大的问题。

        战争,不是简单的加减法,更不是简单的罗列人数。

        军队,作为此时各国组织力水平的最高代表,适觉得看看楚国内部的封君贵族就能知晓楚国的军队组织力会是个什么水平。

        这一次墨者要做的事极多,那么就必须要把退楚王的功劳抢在手中,这样才能逼迫宋公盟誓,承认沛的特殊地位,如果可能也要想办法深入彭城。

        适也知道,这次守城战如果墨者不能单独让楚王退兵,到头来重头戏就会变成晋楚争霸,三晋一旦涉足,墨者就很难在宋国有超然的地位。

        楚人的弱点既然类似于孙十万,那么墨者这边的剑士、义师等,完全可以承担起透阵而击的重任。

        之前庄王时候楚人围城,就出现过宋大夫华元孤身一人来到司马子反帐中这样的奇葩情况。

        如今虽已过去很久,但从庄王之后,楚国就一直内乱外患不停。

        因为夏姬导致的县公叛逃、因为和儿媳乱伦导致的楚国内乱、伍子胥灭楚等事,可以说楚人的内部政治未必及得上庄王的时候。

        适将自己的想法略微一说,墨子心中暗叹,适的想法竟与自己不谋而合。

        他倒是没有读过那些后世才发生的故事,但是却从目的性考虑到这个问题,也明白如今的情况有些……可笑。

        因为不是为了守住商丘,所以不原意和楚军在城上城下静坐干瞪眼、看谁的粮食先吃完。

        因为不是为了宋公,所以不原意死守商丘,一直等到三晋内部处理完矛盾,出兵救援。

        因为是为了利天下,所以要逼着楚人攻城,墨者有足够的信心破解楚军的任何攻城手段,因而有恃无恐。

        这一点,墨者内部能够想的透彻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