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一章 拒降

第(2/2)页

赵弘被杀的事情告知诸位头领,闻知赵弘仅有一合就遭击杀,诸人大惊不已,心中惶惶寝食难安,不知还有谁能与之一战。

        国不可一日无君,城也不能一日无主。

        韩忠被选作了新的渠帅,他自知不是汉军对手,便让人去同朱儁乞降,只要能饶过他们性命,他们愿意将宛城奉上,拱手而降。

        或许是近来太过顺风顺水,朱儁心里有些膨胀起来,完全忘记了当初被黄巾军撵着打的日子。

        秦颉和吕布皆认可纳降,朱儁却不以为然,还引经据典说了一大堆道理。

        他告知诸人,当初在秦末的时候,人民没有稳定的君主,所以才以赏附来劝降。现在海内一统,只有蛾贼造反,纳降他们不能使人心向善,只有讨伐他们才足以惩恶。现在如果接受他们的投降,那就是滋长他们造反的意念,给他们‘有利就进战,不利就乞降’的想法,这是纵敌长寇的策略,不是良计。

        诸将点头,以为朱儁说得在理。

        吕布却是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他真想问问这位西乡侯是不是脑子进水,明明能够不费一兵一卒收回宛城,却非要固执的弄得血流成河才肯罢休。

        得知朱儁不肯纳降,韩忠决定据城以守,并将此事转告麾下士卒。

        原本还心存侥幸的士卒听闻之后,既然汉军不肯纳降他们,那就干脆破罐子破摔,死守宛城,拼死一搏。

        汉军连续强攻十余天,宛城没能攻破,反倒还折了不少人马。

        朱儁气恼无比,却又无可奈何,只能暂时同宛城里的蛾贼对峙起来。

        此时吕布麾下的骑卒不少人出现了异样,浑身燥热,呕吐腹泻,喊着头痛乏力,上不得战马。

        吕布上报,诸位将军却并未放在心上,说这是水土不服,修养数日习惯就好。

        正当朱儁踌躇万分之际,荆州刺史徐璆收拾完襄阳、长沙、武陵等地的蛾贼,率军前来同朱儁汇合。

        有了这万余人马的注入,朱儁霎时实力大增,又有了新的想法。

        他令士卒围住城池,于西南面筑造土山,对城内鸣鼓呐喊,摆出进攻姿态。

        城内黄巾果然中计,全都赶到西南应敌。而朱儁则自率精兵五千,强攻东北,将士奋勇登城,于城头激战三个时辰,只差一点,就能夺城而入。

        计划垂败,朱儁作了深刻反思,很快就明白了这其中道理。

        宛城外围坚固,城内蛾贼求降不得,所以他们殊死战斗。

        万人一心,尚不可当,何况是近十万之众!

        强攻难成,为何不开道口子放他们逃走呢?

        烛火在朱儁的眼中跳动,当夜,他召来诸位将军,定下新的作战计划。

        翌日清晨,朱儁将南边城门的士卒撤往北边,作势要再一次进行强攻。

        交战这么多天,城内的蛾贼早已是心惊胆战,如今有条生路摆在面前,哪还会有其他顾虑,怂恿着韩忠往南边突围。

        再固守宛城,前来围城的官军就会越来越多,到那时想走也走不了。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