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五章 愿天下学子,人人得以金榜题名

第(2/2)页



        如今一眨眼,都这般大了。

        时间啊,还真是白驹过隙。

        …………

        在严府居住五六天后,吕布重新动身出发。

        严家只能算作是妻子娘家,于吕布而言,九原才是他的故乡。

        从上党到五原的距离,远甚于从长安到上党,几乎南北贯穿了整个并州。

        好在并州一带地势较平,不必绕山过岭,出了雁门关后,更是一马平川,原野辽阔。

        “指星星,千万点

        山老鸦,身如墨,白肚儿,却露色。

        自在腹中我自明,翩翩慈乌满身青。

        何如日月只一轮,

        光明四朝,满乾坤哟满乾坤”

        马车内的小铃铛唱着童谣,脆甜的声音传得很远很远。

        这是爹爹教她的儿谣,据说是一位小姐姐教给爹爹的,至于那个小姐姐现在何处,爹爹一直都没有提起。

        冬月初五,吕布抵达了五原郡。

        可惜刘虞没在,听郡府的差吏说,刘虞前些日子出使西域去了,恐怕要来年翻春才会回来。

        要在五原边境设立市集,与西域各国互通有无,说着简单,做起来却远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容易,还是得花费许多功夫。

        既然刘虞不在,吕布也就不在府上叨扰,回了自个儿以前的住处。

        安顿完毕之后,吕布同妻女在城中转悠起来。

        记忆中的五原郡,残破败旧,生机淡薄可如今的城池,早已是焕然一新,鳞次栉比的整齐房屋,还有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商旅。虽说比不上中原那些繁华城镇,但比起之前,不知兴盛了多少。

        据上半年的人口统计,五原郡的在录户籍,早已超过定襄、西河等郡,仅次于上党、太原。

        城中百姓念叨着严信和刘虞的好,当然也不忘为他们驱逐鲜卑的并州英雄。

        走到南边的某处街道时,郎朗的读书声传进了耳中。

        当年由戏策创办的书塾,已经扩大了许多规模。从起初的一间实木茅屋,到如今,已是上百间的学堂。

        听到里边的读书声,吕布顿下脚步,往里面走去。

        正在教书的是个相貌清雅的儒士,他左手握着书简,右手负在身后腰间,丹唇轻启。在讲台处踱着步子,给人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儒雅。

        吕布拉住名学生打听,才得知这位气雅不凡的先生,名叫管宁,乃是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的后代。

        当年蛾贼之乱闹得天下动荡,管宁与好友邴原及王烈等人,至辽东避乱。并做诗经、书经的注解,教化当地百姓。

        后来受友人之邀,前来并州讲学,结果一呆,便是两年。

        得知大才就在眼前,吕布自是高兴不已,等到下课后,便去同管宁相谈。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

        即便面对当朝大司马的盛情相邀,管宁也丝毫没有出仕的意愿。他明确的告诉吕布,自己只想当一辈子的教书先生。

        强扭的瓜不甜。

        既然管宁不愿,吕布也不好强求。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