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章:巧合的日食,大秦尉缭子(二合一章节)

第(1/2)页

抬脚踏入了这扇大门之后,太乙山上无处不在的道韵几乎在这里被隔绝,能够感受得到,这里与外面的世界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地方,哪怕这里平静依旧,哪怕这就檀木生香,不见光明。

        但正是因为这一份平静,所以,才更加的让人的心沉底了下去。

        “碰。”大门无风自动的关上,本来从外界传达进来的唯一的光源也已经消失,这藏道阁内,才算是真正陷入了黑暗之中。

        易经环顾周围,那细微之处的寂静氛围弥漫在四周,脚下踏出一步,感受到的更是沉闷的响动。

        而源自心底里莫名而来的感觉,更是在指引着易经的前进。

        步光剑上突兀散发出一点白色的荧光,在这黑暗的阁楼之内,显得无比的耀眼,只是这一缕微光所能照见的地方,便足以看待眼前。

        而当先所见,就是阁楼之内耸立着的书架,藏道阁不是一般的藏书之地,所以这里的藏书并不会很多,但大多都很珍贵,竹简所存之地,便是别具一格的古老时间的味道。

        借助步光剑上的微光,易经来到书架前,这宽大的书架上,只有存在于一种书,一种竹简,但这竹简所见之多,便足足有数十卷之多。

        纂刻在书架上,应该是标识出这竹简的名字,易经不认识这种古文字,但想来也应该是一′珍贵的手札了吧。

        老子亲自撰写的道德经,也就是经由老子的手写出来的道德经的孤本,就藏在这里。

        老子是何等人物?那是道家的创始人,这百家学说里绝对的圣人一般的存在,无论是在神话里,还是在传说里,都并不会少了他的身影。

        而若是这样的一位圣人亲手写出来的道德经,究竟拥有何等的力量,这的确是一个谜团。

        易经扭过头,剑上细微的荧光好似受到了什么牵引一样,当易经面对南方的时候,剑上的荧光比之之前更加强烈了一点儿,同时易经心中的感觉,也越加强烈了一分,他知道,剑上荧光所指,心中指引所在,就是三书藏地。

        但他并不想这么早就过去,不是不想,而是...他在害怕,他在怀疑。

        没有任何理由能够解释,为什么三书会庇佑自己的天命,也没有任何能够说明的机会,能够表明出三书对于自己的召唤到底意味着什么。

        易经也不懂,但这并不代表他不能因此而怀疑,因此而思考。

        三书,《连山》《归藏》《周易》这三本书夺天地之造化,阐述过去未来之理,变通天地之秘,无所不知,无所不为,乃是最为玄幻莫测的代表,和这样的三本书牵扯上关系,易经想不出来会有什么好事。

        “我来到这个时代,是因为这三本书的缘故吗...”甚至在踏足这里之后,易经不由自主的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要知道后世记载上的三书,可是在汉朝的时候就已经失传了,而现在还处于战国末期,三书的确存在,但只不过是三本书,就拥有这般巨大的力量吗?

        虽然这个世界更玄幻,很武侠,甚至天命命格什么的都出来了,但是三本书,力量就有如此巨大?虽然这三本书代表的意义很非凡,但那也不过就是三本书而已啊。

        脑中思考着,想着自身与三书的关系,但身体却在冥冥之中的牵引之下缓缓走向了阁楼深处。

        越是深入,就越是能够感受到这藏道阁内与太乙山完全不同的道韵,尤其是在路过偏转道口那儿的时候,路过书架上的那竹简卷文的时候,易经甚至感觉到,好像有人在看着他一样。

        “嗯?”就在这个时候,易经突兀感受到一阵非同凡响的波动,伸出手探入空间仓库里,将那个产生了移动的来源取了出来,不是别的东西,正是自韩国得来的苍龙七宿之四-房的盒子。

        当易经将这房盒取出来以后,却见这房盒那古旧明黄的盒身上,散发出淡淡的微光,其上好似有苍龙在游走着一样。

        但是当易经瞪大了眼睛想要仔细看清楚的时候,却又完全看不到。

        一手提着剑,一手托着房盒,剑与盒子都在发光,甚至在将这房盒取出来以后,更是能够感觉到冥冥之中,一种莫名的韵味缓缓逸散开来。

        就好像是两个什么不得了的东西相遇,甚至是再见了一样。

        转角走过,推开阁楼内最后面房间的大门,在这黑暗的环境中,当易经推开大门之后,烛火顿时而起,无火自燃,无风摇曳。

        随即,房盒之上骤然散发出无量量的光明,却见明黄色的淡淡苍龙虚影自盒子上浮现出来,在这房间之内盘旋着,游动着,随后...纠缠在易经的身上。

        盘龙临身,乃是天子之证。

        虽然易经并没有做皇帝的那份心思。

        眼前所见,就是那放在黑漆漆的房间之内,兀自一闪一闪的三个书架,要知道大周时代还未曾有过纸张,所著之书大多都是竹简而成,这房间之内的三个书架上,左右并二,当前有一。

        自从苍龙虚影盘旋在天之后,冥冥而来的伟力彻底降临在这间小屋子之内,三书其上,灰色的黯淡光彩闪烁着,这灰色,代表了无色,也代表了混沌之色,三书本就无属,又怎么可能表现出别的韵味呢?

        “我来了。”挺直了腰杆,易经站在这房间的最中心。

        环顾周围,三书左右前各自而立,就好像是,亘古之前就已经有过的场景一样。

        步光剑上,白光莹莹而展,温和而不急躁,房盒之上已然没有了光芒,但那盘在易经身上的苍龙,却足以说明了一切。

        而三书则是灰色展露,一闪一闪着,好似想要告诉易经什么,好似...想要让他知道什么。

        而就在易经踏足房间之内与三书并立之后,却见藏道阁之外,螺旋状的云层在波动之间,一层一层的卷动着,就好像是海浪一样翻涌着,微风吹佛大地,带来莫名的韵味。

        天与地在这个时候,产生出来的特殊感觉,让生活在这片天地之下的人,动物,植物,都有所感,抬起头想要看到什么,闭上眼想要感受什么,却只能任由这一份韵味流淌在心中,然后...缓缓度散离开。

        心头一抹怅然,眼中,却是一抹了然。

        太阳之光,立于天地之间,但就在这个时候,一抹黑影突兀出现,逐渐将太阳的光芒掩盖住,那不是别的,正是日食。

        对于古人而言,一场日食无疑是巨大的恐慌,甚至因此而引发的问题数不胜数。借由此逼迫一位王下台也未尝不可。

        却见这个时候,天空逐渐黑暗了下来,日食之下,太阳整体都是一抹黑色,但那外围的透亮光彩,证明了太阳的霞光犹在的事实。

        云海波动,天地莫名的韵味席卷而至,风吹树林,吹动草地,卷起灰叶于天空,一点星光突兀的出现在天空上,在云海之上,更是,显露在天下所有人的面前。

        七国之人,百家学说,乃至于草原民族,全都知道一件事,那就是现在这个时辰,应该是白天。

        但眼前黑天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