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最后一任女法老

“古埃及文明对后世的古希腊、古罗马、犹太等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古埃及的研究在学术界已经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称为‘埃及学’。”

        “古代埃及人的特征是:高身材,黑头发,低额头,密睫毛,黑眼珠,直鼻子,宽脸型,阔肩膀,古铜色皮肤,体魄健壮。他们的体形、外貌与古代的利比亚人和努比亚人不同,与古代的亚细亚人也不同,而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埃及人的原始社会起始于200万年以前的埃及直立人,是埃及最早的人类,他们的共同祖先属于埃及古猿,主要起始于在埃及法尤姆洼地的原上猿和埃及猿。埃及法雍的直立人生活反应了埃及最早人类的活动。”

        轩辕子煜按了遥控器,投影仪屏幕出现了一张美丽又妖娆的埃及艳后图片。

        “这位是埃及艳后,是大家常说的法老。”轩辕子煜微勾起薄唇:“想听埃及艳后的故事?”

        “想!”

        “教授你声音超好听,给我们讲讲吧!”

        轩辕子煜微抬起手,示意下面的人停止热议:“她的名字叫克里奥佩特拉,即克娄巴特拉七世,托勒密王朝末代女王,最著名的一位克娄巴特拉,即通常所说的‘埃及艳后’。她先后成为凯撒和安东尼的情人,并为凯撒生有一子。是古埃及时期一位传奇女性政治家。”

        “克里奥佩特拉,托勒密王朝的君主,埃及王后。莎士比亚曾经将她与安东尼的悲惨爱情故事写过一个剧本。”轩辕子煜轻声道:“古埃及最后一位法老——‘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凭借其不俗的智慧和迷人的风姿,不但维持了一个王朝的生命,更征服了罗马两位最伟大的将领——凯撒大帝和安东尼,使他们心甘情愿为其效命。”

        伊希娅突然来了兴趣,和同学们安静地竖起耳朵听着。

        “埃及艳后的统治时期是埃及的鼎盛时期。作为一个传奇的政治家,克里奥佩特拉在十七岁的时候就登上了王位,她是埃及的最后一个法老,也是最后一个女王。但不久,年轻的女王与自己的弟弟/丈夫托勒密十三世开始争夺王位。为了把大权收归己有,她决定与凯撒结盟。当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曾亲眼目睹凯撒打败庞培。

        虽然后人都称颂克里奥佩特拉为埃及艳后,但她其实并不是个美人。有一枚流传下来的古币上刻着她的肖像,她的鼻子长而鹰钩,五官很有男子气概。尽管如此,她仍然非常迷人,尤其是声音,极其悦耳动听。她的超凡魅力大部分归功于她的聪明智慧。她会说九种语言,而且是个非常精明的政治家,可能这就是为什么她能令凯撒一见钟情。”

        “当凯撒于公元前48年离开罗马前往亚历山大的时候,他收到了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件礼物,一条东方地毯,22岁的埃及艳后藏身其间。她要依靠凯撒的支持赶走托勒密十三世。她的计划成功了。罗马的援军在她和凯撒订下盟约之后迅速赶到,经过几场战事,托勒密十三世大败并被杀。公元前47年的夏季,克里奥佩特拉与她的弟弟托勒密十四世结婚。”

        “不久以后,她和凯撒开始了两个月的旅行,他们沿着尼罗河直抵丹德拉,克里奥佩特拉在那里被尊为法老。两人沉迷于爱河之中,并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小凯撒。女王和年幼的儿子于公元前45年离开了亚历山大城,前往罗马,住在凯撒为他们建造的宫殿里。”

        “公元前44年,恺撒被敌人暗杀,克里奥佩特拉找到了她的新联盟-安东尼。随后,她成为安东尼的情人。他将罗马帝国的部分疆土,包括塔尔苏斯、昔兰尼、克利特岛、塞浦路斯和巴勒斯坦赐给了女王,以示爱意。

        他们的同盟激怒了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愤怒的屋大维不久向埃及艳后宣战。安东尼落败,克里奥佩特拉在屋大维进入亚历山大后不久便死去了。但她并非死于他人之手,传说,她以一条毒蛇自杀身亡。她的死标志着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覆灭。亚历山大仍然是埃及的首府,埃及从此成为了罗马的一个省。”

        “其实,埃及艳后之所以这么出名,跟她的一生有密不可分的关联。”轩辕子煜眸子清澈:“首先第一个就是来自于她与凯撒大帝以及安东尼等英雄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埃及艳后为了拯救自己的国家,维护自己的政权,也正是这样的权力斗争,让她结识了对她影响很大的两位人物:凯撒大帝、安东尼。

        第二个原因就是她是古代埃及王朝的最后一任女法老,同时也是最后一位女王。

        第三个原因就来自于她自己。她那出众的外貌和才华,她不仅很聪明,而且还很会耍一些心机和手腕。为此,她还被视为是‘尼罗河畔的妖妇’,甚至还将她比作是尼罗河中的一条美丽的花蛇。可想而知她那美丽外表下所隐藏的狠毒。

        第四个原因就是她凭借着美丽的外表以及远大的抱负,为弱小的埃及赢来了将近22年的和平。<ig  src=&039;/iage/24734/8404766webp&039;  width=&039;900&039;>

        ?

        ()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