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另类

第(1/2)页

曾老见唐晨吃得欢快,笑道:“唐师傅,你应该没吃过这‘面线糊’吧?”

        唐晨摇了摇头,没有答话。

        四哥非常欣赏唐晨这种率直,眼睛里蕴藏着笑意:“小唐啊,这面线糊的出处有一个传说。据说当年乾隆下江南时,来到了我们闽省泉(quan)州一个叫罗甲村的小村庄。那时正值粮食短缺的时候,村民全都穷得揭不开锅。为此村民急得是团团转,实在想不出要弄什么吃的来招待皇帝。乾隆在一秀才家门口下了轿,村里人都替秀才捏了把汗。秀才的妻子急中生智,在墙角找到一些往年丰收时啃剩的猪骨头和鱼剌,洗干净后下锅熬出一碗汤,又去柜子里扫出一把面线碎和一把薯粉,和着就做出了一碗面线糊。乾隆吃后,感觉味道非常鲜美,马上问这是什么菜?

        秀才当然不能实话实说啊,给皇帝知道他吃的是吃剩的猪骨头、鱼刺,还有面线碎、薯粉,这不是自寻死路吗?这秀才也很有急智,脱口而出,说这是‘龙须珍珠粥’。

        乾隆听了,龙颜大喜,有问这‘龙须珍珠粥’是用什么做的?这秀才妻子真是巧,立即大胆回答,这是祖传秘方,用上等面线和特等精制地瓜粉加工而成。乾隆皇帝非常高兴,连声说好,给这秀才一家赏赐了不少钱银。

        从那时起,面线糊也就这样传开来。当然,这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虽然被人津津乐道,但是否真实已无从考证了……”

        唐晨知道,这地瓜在南北方指的是两种农作物,在北方地区主要指红薯,番薯;而南方部分地区指豆薯、沙葛、葛薯,是两个不同的物种。要是这个故事是真的话,那乾隆皇帝是自己误会了,人家闽省人说的地瓜粉是葛薯粉或者是木薯粉这类的东西,而乾隆皇帝则以为自己吃的是番薯粉。唐晨对清朝没什么好感,也不会在意乾隆皇帝是不是吃了“低贱”的食物,但闽省人为了生存而展现出来的智慧,确实让人钦佩。

        吃过了早餐,他们就出发了。

        由那个保镖兼司机开车,他们三人分坐在那辆奥迪A4L上,径直往惠(hui)安急驰而去。

        惠(hui)安距离泉(quan)州很近,半个小时左右就能到。

        沿途的风景很美,四哥的心情似乎也不错,问道:“小唐,你了解过惠(hui)安吗?”

        坐在副驾驶的唐晨回头笑了笑:“我就知道惠(hui)安的石雕很出名,我在潘州认识一个石雕师傅,就是学自惠(hui)安的,曾老也知情。”

        曾老笑而不答,四哥正色道:“惠(hui)安可不止石雕,还有各大港口,自北向南拥有湄洲湾、大港湾、泉(quan)州湾,有净峰斗尾港、崇武港、秀涂港和辋川港等天然良港,你到了惠(hui)安,可就得尝尝正宗的惠(hui)安美食了。除了石雕之外,惠(hui)安还有影雕、瓷雕、泥雕,甚至是漆雕、岩雕!还有那崇武古城,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花岗岩滨海石城;还有洛阳桥,昭惠庙、义波祠和古井禅寺……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