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老师们的震惊

第(1/2)页

  郑军要问机遇,这一点洛雪和窦巧珊早已知晓。
  他想得到的答案,自然不是如街头摆摊算卦的那般胡说一通,哄得对方开心,或者吓得对方掏钱消灾,而是要实实在在的干货。
  这就需要考验真本事了。
  窦巧珊定然是不行的,只能洛雪亲自来。
  洛雪沉吟了一下,问道:“问卜前程,需要有寄托之物,才好查明气数命理。今日没带挂签,你可选择看相、测字、摸骨任一一项。”
  郑军思索片刻后,说道:“测字。”
  “什么字?”
  “我的姓,耳关郑。”
  洛雪点点头,用餐桌上的吸管醮着咖啡在桌上写了一个简体的郑字,然后又写了一个小篆的郑字。
  “郑字,拆为关和阝两个字,关是奠的简写,阝是邑的简写。”
  “奠,持酒器祭祀的意思。邑,城郭的意思。”
  “从字面上的意思来说,就是祭祀之地。现代和古代有别,更深一步理解,便是酒城。”
  “阝在奠右边,从方位来说是东方,合起来理解,便是位于你东边的酒城。”
  洛雪用肯定的语气说道:“你的机遇之地,就是在你东边的酒城。”
  郑军沉吟低语:“东边的酒城,东边的酒城……”
  他似乎若有所悟,又似乎疑惑不解。
  在他东边的酒城,不就是全国有名的宜城吗?
  而宜城,他还真有想要拉投资合作的投资人。只是那名投资人,已经明确的拒绝过他,并不打算和他合作和投资。
  如果洛雪算的是其他地方,郑军还不会如此纠结。就当是看在二表叔的面子上,求个心安,掏钱打发了事。
  可偏偏算的是宜城,却让他心里半信半疑起来。
  到底是洛雪随口蒙的,还是巧合?
  郑军尝试着又问道:“时间呢?”
  洛雪朝他脸上仔细看了片刻,说道:“择日不如撞日。”
  ……
  离开商场咖啡厅后,窦巧珊终于憋不住了,说道:“我们这一行,向来不把话说死。命理之说,向来都是虚无缥缈,谁能说得清楚呢。”
  虽然说得含糊,洛雪却明白她话里的意思。
  是怪她不该把话说得那么明白和肯定,无论是东方酒城,还是郑军启程的时间。
  她们连郑军要做什么事情见什么人都不知道,怎么能说得那么准确呢?
  如果是窦巧珊来说,一定会尝试着引导郑军说出几个自己想拜访的地方,然后推测出他最中意的去处,再装模作样的把这个去处的方位说出来。
  既然是郑军自己最中意的地方,成功几率自然也就最大,事后也能说自己算无遗策。
  至于出发时间,会模棱两可的说一个大概,比如月内,或者直接说郑军自己觉得合适的时候。
  哪会像洛雪这般,直接说东方酒城,然后又说择日不如撞日。
  洛雪听到她的埋怨,倒并不在意。
  她给郑军解释的那些,只是凡俗之人推测命运的方法,所谓见微知著,只要潜心研究和阅历深厚,便能够推测的八九不离十。
  但她毕竟是修士,一个人的福源和气数虽然模糊,但却能感应个大概。
  是以她才敢笃定的指点郑军去东方酒城,而且直接说了出发时间。
  测字,也不是她骗人的。
  郑军心之所想,说出来的郑字,便在冥冥中和自己的气数相结合。
  当然,窦巧珊一个普通人,自然不了解洛雪的手段。
  洛雪也没打算和他解释。
  “放心吧,等他回来不就知道了吗?”
  窦巧珊想想也是,反正洛雪话已经说出去了,再抱怨也没有意义。
  想到这次开门红,她又忍不住开心起来。
  “这一单不错,我收了他这个数。”
  窦巧珊竖起一根手指,笑道。
  一万块,算是大手笔了。
  虽然没法和那些在圈子里有名的大师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相比,但对窦巧珊来说,已经是出道以来最大一笔酬劳了。
  比起街边那些几十块百来块的同行,简直高大上了百倍。
  尤其是公司开业第一单开门红,就算只赚了十块钱,窦巧珊也高兴。
  洛雪也笑了笑,不管怎么说,这也是她穿越后亲手赚到的第一笔钱。
  不亚于当初她练气中期时,亲自炼出了一张引力符,卖出了十枚低阶灵石的喜悦。
  看看时间不早了,两人分道扬镳,各回各家。
  已经晚上十一点半了,楠城实验中学高中部教学楼里,高二年级办公室内依旧灯火通明。
  诺大的办公室内,每个办公桌前都有一名老师在埋头批卷,每个桌上都堆满了高高的试卷。
  空调开的温度极低,但仍有许多男老师额头上全是汗水。
  作为在全国高中都能排上名次的楠城实验中学,历年来高考本科录取率90%以上的好成绩,省内学生和家长都心仪的高中,楠城实验中学的老师们加班熬夜都是常态。
  要求学生们一天内考完全部科目,同样也要求老师们第二天前就必须把试卷批改完成。
  郭明亮批改完一套试卷中自己负责的简单题,不由伸了个懒腰。听到腰部骨头咔咔作响,他看了看自己面前还堆着小山般高的试卷,不由哀叹了一声。
  看来今天凌晨三点前,是回不了家了。
  学生们觉得考试累,但其实真正累的是老师。
  毕竟学生们只需要做自己的一套试卷,而老师们却需要批改全部试卷。
  不仅如此,批改完后,第二天还需要赶紧和学生们复卷,帮学生们找出自己知识不足之处。
  对高中部的老师们来说,可谓辛苦。
  郭明亮只歇了不到半分钟,又附身下去拿起另一份试卷开始批改。
  改着改着,他突然扔下手里的红色钢笔,有些愤怒的说道:“这题的类型我都讲过好几遍了,怎么还是有那么多人不会?”
  他的牢骚引来了旁边老师的附议,也跟着说道:“可不是,本来就是同类型的题型,稍微变化一下,竟然有那么多学生没答对,哎。”
  另一个老师劝解道:“也不怪学生们,这次是临时摸底考试,难度加大了一些,题型变化也更多,没考好也正常。正好给学生们提个醒,紧紧皮,免得他们以为千军万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