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愁去(七)

第(2/2)页

后头吃饭,引着仇九晋自往前头厅上去。

        二人用罢饭,仇九晋要辞将出去,陶知行将其送至二门,“世侄只管放心,那几个粮商的契都签下了,我过两日送他们回乡。等他们回去送了定钱来,咱们这里就将粮食装好往各地运,巡检司那边,我自然会去打点。”

        “这一来一往,少说明年才能分批运出粮食,又不知几时才能收回全部银子,世伯请多费心。世伯要往杭州贩布是事情,外祖父已与那边的府台打了招呼,世伯只管派人去张罗就是。”

        “多谢多谢。”

        各怀心思作了别,仇九晋正门里出来,却不急着归家,自行坐了马车往旧花巷,使小厮华筵转到后面巷里去请箫娘。

        那宅子已撤了“赵宅”的匾额,新上了块髤绿的,浅浅的红漆描了“听松园”三字。箫娘软轿里出来,仰头望一望,有些如在梦中,不切实际之感。

        循门进去,见黄叶扫尽,苔痕褪隐,廊上廊下来来往往几个伙计,搬梯子往各处廊柱上漆,正对着那厅上还有爬在屋顶换新瓦的,整个宅子旧颜换新貌,为迎接新的主人。

        箫娘穿过宅中的花园,推门进正屋,兀地扑出来一股暖香,熟悉又陌生。仇九晋坐在东边榻上,那榻已铺了裀褥,搁着华枕,前头架着熏笼,里头点着炭,比家中暖和得不是一星半点,暖得箫娘骨头缝里都透着舒服。

        外面寒天冻地,她满身风霜,不就是需要这点温暖么?

        屋里满墙旧窗换新纱,一层一层地,透着旖旎的旧梦。仇九晋稍稍抬头,就瞧见箫娘进来,一张素淡的小脸被暖气熏得满面春光。

        他也懒懒地笑起来,把她拉到身边坐,“你进来瞧见了,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箫娘眨巴着眼,把屋子贪恋地看了一圈,好像看多少回都不觉够。她迷恋富贵,就像男人迷恋权势,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收拾得如何啊。”仇九晋满眼宠溺,旧情如蒙眼的布,他瞧不见她眼中的贪婪,如昨地,轻轻掐掐她的鼻尖,“按你从前的喜好,粉墙为纸,林木为绘。”

        是吗?箫娘都快忘了,原来她从前还有如此雅致喜好,如今想来却有些可笑。

        也无心计较了,有比这些小事更要紧的。她翻翻下唇,笑嘻嘻挽着他的胳膊,“房契从京师送来了?”

        “大约过几日就到,银子我已交了保山,你瞧瞧想添些什么,一并说了,我好使人添了来,年前咱们要住的。”

        箫娘兴冲冲捉裙起来,满屋里乱旋,“这里务必得添个香炉,要那种白玉的,盖炉齐全的……”

        “盖炉齐全?”仇九晋稳坐榻上,一个胳膊肘撑着膝,望着她好笑,“这是什么要求,哪个香炉子不是盖炉齐全的?又不是鼎。”

        箫娘想着什么,抚着贴墙的长案笑,“有的香炉就没有盖。”

        她接着往墙上一指,“这里得挂个什么名家的字画才成个样子,这下头,拱个花瓶,插几枝梅花。”又朝别处指去,“那里得放架屏风,六折的,这里设张案,搁把琴,这梁上,悬根笛子……”

        “你什么时候学会弹琴了?还会吹笛子?”

        “不会。”箫娘笑笑,“摆着做个样子嘛。”

        她打帘子往卧房里瞧瞧,又折跑回他面前,“嗳,卧房里得设张书案,不拘什么书,你弄些来。对对、那个李白的诗,只要存世的,务必给我买全囖!”

        “你要学认字?”仇九晋吊起眉,愈显倜傥。

        她摇摇头,“我哪里有功夫学那个?做做样子嘛。陶家小姐就喜欢李白的诗,在我跟前说好一堆,我也听不明白,倒给我兴致说起来了。”

        仇九晋握着她的手将她抱在膝上,“她是她,你是你,学她做什么?何苦做那假模假式的样?平白占地方。我将书房设在东厢那间屋子,这里也不必多一张书案,给你做个大的立墙橱柜,你搁衣裳是真的。”

        箫娘正想学着绿蟾的清雅模样,不想这点奇异的虚荣心一开口就被回绝。转念一想,做个柜子搁衣裳倒也蛮好。于是她撅起嘴,把下颌轻点。

        仇九晋最爱她这幅模样,有些傻兮兮的,透着股天然纯真。

        他被世俗侵扰的赤忱,恰好就需要她浑然天成的纯真来弥补。他情难自禁地歪着脸亲她,把她的唇舌咂一咂,“还要些什么?”

        这倒是问到箫娘心坎上了,她计较着头先玉台托她做的鞋,还要现垫着银子去买料子,生怕玉台使坏,后头不给她钱。她是死活不想吃这个亏的,便把眼滴溜溜一转,主意打到了他身上,“你给我些银子,我外头买料子做双鞋。”

        即便辛玉台后面不补她本钱,横竖银子也是她未婚夫婿出的,亏的是他一家人的买卖。算盘打得十分精明,可惜仇九晋有个怪脾性,从前两人好得蜜里调油时,总给箫娘这个那个,却从不给她现银子。

        他自然也不缺那点银子,可微妙的是,他隐隐觉得,给了她现钱,他们之间就变了味,箫娘也将成为个被凡俗侵袭的俗人,浑身沾满铜腥。

        他稍稍敛了笑,兜着她的腰,腿上轻颠着她,像颠一只猫,“你要哪样料子,说给我,我买来给你。”

        且听细风,扑朔熏笼里的暖灰,一切都有些迷离。箫娘隐隐不高兴,她原是想多张口要几个钱的,叫他这么一说,算盘又落了空。

        仇九晋不见她讲话,复歪下来亲她,揉捏着她的骨头,连连不断地,唇齿厮磨。

        斜阳那一扇扇绮窗外,金乌偏西,光秃秃的树荫扑在门窗,像只苦瘪的手,扼住了谁。

        下晌箫娘急急坐轿归家,那华筵使轿夫抬到巷里,箫娘却推说不必,就放她在街上。她做贼似走进巷,挨到院墙底下,见院门上还挂着锁,大喘了一气。

        这厢摸钥匙开锁进去,生火烧饭,将晨起吃剩的熏肉上锅蒸了,又做一样糟鹌鹑,摆到正屋里。可巧就见席泠进院,背上背着什么。

        她赶去接,才瞧清是一背篓的炭,叫他卸在地上。箫娘木怔怔站在原地,心里堵着个什么,些微窒息,猛吸一口寒风后,冻得鼻头发酸。

        呆怔的间隙里,席泠已寻来个变了形的铜盆。他今日穿着常穿的那件墨绿袍子,束着黑布腰带,髻上缠着素白的布带子。弯下腰拣炭,那两条带子便坠在炭里,染了点黑灰。

        他没留心,箫娘却留心看见他背上隐约也染了好些黑灰。

        那些污渍好似污染了她唯利是图的心,使她忽然变得不那么纯粹地为这点好处高兴,反而生了气。

        她把眼搦开,叉着腰气势汹汹地,“哪里去了?这么暗才回家,太阳都快下山了!你怎的不干脆住在外头?!”

        席泠捡几枚炭在盆里,站起来拍拍手,脸上瞧不出丝毫悲喜,“跑了好几条街才买着这银炭,没烟。”

        日暮苍山远,矮墙内一时寂静无声。箫娘的心境该如何描述呢,仿佛是谁掐住了她的心,令她难以呼吸。她跌跌撞撞的半生里,从不曾有人以这样低廉的方式对她好过。

        几枚炭、几两散碎,简直廉价得不屑一顾。

        那沾满油烟的裙里探出来一只脚,将那铜盆踢得叮咣响几声,“你买这些,往后不过了?烧过几天,后几天又烧哪样?我难道图你这几枚炭?我图的是你有大出息、我图你为官做宰!”

        席泠把薄薄的眼皮子剪一剪,眸上蒙着一层寒雾,“炭烧完我会再买,官我会想法子当。吼什么?进屋吃饭。”

        箫娘叫他冷蛰蛰的目光震了震,登时气焰萎靡。她险些忘了他是怎样个没心肠的人,什么也不敢再说,乖乖跟进屋里。

        说不上怕他什么,她今番已有了别的富贵去处,不再怕流离失所,更不该怕他。可就是怕,好像他是一片天,而她是底下扑腾的鸟,她就该受他的羁束。

        她恹恹地端了两碗香喷喷的汤饭,搁一碗在他面前,暗里吐吐舌,坐在对面闷声。

        席泠睇她一眼,帘缝里袭进的冷风卷着她身上若隐若现的瑞脑香,扑进他鼻翼里,在他脑子里与屡不得志的仕途盘桓成一些欲达不能达的愤懑。

        他将点燃的炭盆用脚拨到桌下,靠近她的裙,上头端着碗,吃了两口饭,倏地问:“你常在各家走动,应天府的柏通判家,熟不熟识?”

        “柏通判?不认得。”箫娘捧着碗摇首,裙下很暖,比在绿蟾屋里、或是听松园的屋里还暖,大约是顶好的炭。

        这么兴高采烈地想一想,便在桌儿底下悄悄地将炭盆往他那面踢了踢,“柏通判怎的了?”

        席泠默然,脑中常日悬着县尊赵科的话。从前他孑然一身,来去无牵挂,可以不向任何人折腰。可如今不大一样了,他背负着箫娘汲汲富贵的指望,即便她已有了别的指望,他也得兑现他的承诺。

        他用舌尖顶得腮胀一胀,神情已像只蓄势待发的野兽,“听说柏通判还勉强算个惜才之人,我想走走他的门路。但我与他素未谋面,得寻个什么合适的契机,认识认识才好。”

        箫娘为之一振,端着碗瞧他,恍如回到当初那盏昏沉沉的灯下,他含笑拆穿她,冷色里带着那么些不易察觉的狡诈。

        乱云薄暮,急风倏回雪,吹进帘内。箫娘搁下碗,歪着眼打量他,“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你也想起来要走门路了。”

        席泠将笑未笑地将唇角勾一勾,眼里有什么在这寒冬结了冻,“你不是时常劝我?看这形势,我再不擘画擘画,只怕永世难翻身。”

        蓦地一阵酸涩袭击了箫娘的心,万般无奈,他到底肯低了头,不知是形势所迫,还是被她所迫。

        不论如何,她都有些惭愧,好像他身上每一分细微的变化,都是她带来的。

        她把声音放得细软,掬给他一个十二分温柔的笑脸,“那个柏通判,真肯帮你?”

        “非亲非故,凭什么帮我?”

        箫娘眼珠子骨碌碌打转,像两颗宝石,滚动在玉盘,“那你问他做什么……嗳,我屋里还有五十来两银子,要不够……我再往仇九晋那里弄些来,凑多些,咱们买些礼送去?我常走动那几户人家,或有与他们家相熟的,请他们牵个线我去走走?什么麝香鹿茸,人参肉桂的,凭他是谁,还能嫌弃好东西不成?”

        席泠放下碗细嚼慢咽,两眼可笑地盯着她。

        盯得箫娘浑身不自在起来,袖管子里摸出条绢子照他脸上丢去,“笑笑笑、什么好笑?成就成,不成再另想法子嘛,你笑话我做什么?!”

        帕子正好蒙在席泠面上,他靠着椅背仰起脑袋,把上头淡淡脂粉茉莉香深深一嗅后,重重地喘出气,“人家六品通判,靠这点小恩小惠想买个人情,你脑子也太简单了些。”

        他的嗓音罩在帕子下头,显得格外迷离。箫娘眱住他仰起的下颌,一个突出的喉结在纤长的脖颈上来回滑动,不知怎的,好像也在她心里来回滚了滚。

        一望,就有些出神,直到桌儿底下的炭噼啪绽了个火星,方才将她惊醒,抻起腰由他脸上夺回绢子,“那你说怎么办嚜?”

        席泠端正回来,眼皮稍垂,“急不得,你先能往他家中走动走动,摸清楚他家中有些什么人口最好。知己知彼,才有胜算。”

        她抿着唇半思半应,倏地抬眼,“隔壁何家现成的关系,何小官人又是个仗义人,你怎的不走他家的门路呢?”

        “走不得。”席泠把下颌半垂,剔起眉似笑非笑,“一则何齐官职不高,是个再谨慎不过的人,惯来又明哲保身,我得罪了定安侯府,他不会冒险帮我。二则么……”

        后头的话隐秘在他僝僽的笑颜里。

        可箫娘一霎就懂得了,何盏与他是知己好友,又是位正直之士,他想与他在公事上划清瓜葛,就像把从前那个清高倨傲的自己一笔勾销,从此后,抛弃那些固执的良知与骨气,只做一个连他自己都瞧不上的人。

        她的心忽然痉挛似的抽疼一下,真是怪哉,她连自己还疼不过来呢,竟然还有闲暇心疼起他来。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