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6.传统史学观vs新锐史学观(4000字求订阅)

第(1/2)页

  此刻,聊天群中,皇帝们则是哈哈大笑。

  人妻之友:

  “什么才叫做纸上谈兵呢?”

  “那就是这些所谓的历史专家,你如果只懂历史,那你凭什么去评论我的制度和政策呢?”

  “你还评论出我的真实能力?”

  “你懂军事吗?”

  “你认为的军事就是看谁人多谁就厉害,你认为的军事就是我把你打走了,我把你打赢了,那我就胜了吗?”

  “你甚至连孙子兵法开一篇名义的一句话都不懂,”

  “上战伐谋,兵者诡道!”

  ……………………

  此刻李渊也是耻笑不已

  平平无奇李家主(乱世雄主):

  “不上朝就是昏君?”

  “上了朝整天去批阅奏章的就是明君?”

  “这就是能力不够,勤奋来凑吗?”

  “你难道不知道什么叫做: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吗?”

  “难道皇帝们打仗每次都要御驾亲征吗?”

  “知道什么叫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就连人家神医扁鹊也知道,一个最顶级的医生,可以预防你的疾病,治疗只是最后的手段!”

  “这不就跟司马光一样,自己根本不懂实物操作,执政能力基本为零,却还评价谁执政能力不行!”

  “我就奇了怪了,这不就是典型的纸上谈兵吗?”

  “怎么还有这么多人信了呢?”

  “你要看别人的评价,你首先要看评价的这个人,他有没有这个高度和能力!”

  .......

  此刻,陈通见到直播间里已经是群情激奋,很多人开始都怀疑历史大师兄了,于是他继续加猛料。

  陈通笑道:

  “想必大家现在已经有所怀疑了。”

  “其实很简单呀,你看看现在短视频上的那些经常喜欢跨专业去评论别人的,去评论社会现象的。”

  “他们是不是会被经常群嘲?”

  “我看到许多学艺术专业的,学表演的,学播音主持的,甚至是学配音的,都去评价经济问题,你不觉得他们是在以青铜评价王者吗?”

  “一个经济问题,就连那些经济学家自己都可能搞错,更何况外行?”

  “这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你都判断不了对错,你更别说一个非专业的人士去评价发生在远古时期的事情。”

  “而这种现象早就被历史学家注意到了,所以历史学界掀起了一股思潮,叫做新锐学派!”

  “他们倡导的是新锐历史观。”

  “什么是新锐历史观呢?”

  “那就是使用多学科思维,也就是我说的多维分析法!”

  “历史学家的专业你就是考古去断代,去说明这个物品出现在什么时间什么时代,你去检索史料。”

  “你去判断史料的真伪,你去把所有的历史资料都整理成集,这就是你的工作。”

  “至于如何评价皇帝,那很不好意思,你历史学家说了不算。”

  “一个皇帝的评价,如果牵扯到经济问题。”

  “那就是经济学家该干的事,从经济角度去看,他的经济政策是否有问题,是否有效!”

  “你是不是好心办了坏事?”

  “不是说你出发点是好的,你就是正确的。”

  “你开仓放粮以后出现了大乱子,出现了瘟病,出现的叛乱,这就是你正确了?”

  “那只能说明你执政能力不行!”

  “对于军事策略方面,你历史学家能懂吗?”

  “知道什么叫做战术服从战略吗?知道什么叫做短期利益服从长期利益吗?”

  “知道什么叫做上战伐谋吗?”

  “你知道古代军事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吗?”

  “你知道战争中人的心理状态是什么吗?”

  “你知道古代那些将军他们作战的时候,他们这个指挥是从每一本兵法上看到的,他们是遵循了哪种军事原则呢?”

  “你都不知道!”

  “因为这就不是你的专业呀。”

  “所以军事方面的问题,你得要让人家军事专家去分析,而且还不是现代军事专家。”

  “因为现在军事专家,他对古代的军事情况不太了解。”

  “最专业对口的,那就是古代军事专家,人家对各个兵种,各个时期武器的杀伤力,各个时期铠甲的防御力,那都有一个清晰而标准的认识。”

  “到底一个重装骑兵,他的战力能等于多少步兵,你历史学家能知道吗?”

  “你知道为什么唐朝要使用马槊吗?”

  “那不就是因为冶铁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重装骑兵吗?”

  “重装骑兵的铠甲,普通的矛,那是无法破防的,只有马槊那种非常长的战刃,借助着骑兵的冲锋,才能一击穿心。”

  “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秦琼他们那的那种铜鞭吗?”

  “你以为真的只是为了什么杀人不见血,说他是善兵吗?”

  “你错了!”

  “还是因为重装骑兵,铠甲可以防止利刃劈砍和箭矢,但他防止不了力量的穿透和震荡。”

  “所以用鞭比刀的杀伤力更大!”

  “直接砸在你脑袋上,头盔可以不破,但一下就把你砸了个半死,把你脑浆都能震出来。”

  “而且这种鞭在设计上那是一节一节的,这是为了什么?”

  “还不是为了增加打击时候,局部的压强吗?”

  “那让它打击的过程中力量更有穿透性!”

  “所以,现在你说一说,到底是传统史学观正确呢?还是新锐史学观正确?”

  “你觉得哪一种史学观下分析出来的问题,它比较可信呢?”

  “到底谁才是青铜评价王者?”

  “到底谁才是真正的非专业去评价专业人士?”

  “新旧史学观那是理念之争,有人抱着传统史学观不放,就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懂得多学科思维!”

  “更懒得去学习。”

  “他们要给自己铸造一条护城河。”

  “如果新锐史学观普及,那么传统史学观将会被弃之如敝履!”

  “而且正因为新锐史学观这种多学科思维的不断演进,现在很多非历史专业的人就可以评价历史。”

  “我只评价我本专业的相关知识行不行?”

  “我怎么就成了非专业的呢?”

  “到底谁才是非专业的呢?”

  “只要自己长着脑子,只要你会思考这些问题,那你绝对懂得这里面的关窍!”

  陈通说完,大礼堂中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