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海禁和朝贡贸易,其实就是最早的贸易战!(5000字求订阅)

第(1/2)页

  用儒家思想去解释经济问题,真是开玩笑!

  皇帝们都是一脸的鄙夷,这才叫做驴头不对马嘴。

  崇祯更是义愤填膺,立刻就不干了,原来这些人是这么诋毁自己的老祖宗。

  他可不能放过李草原等人。

  自挂东南枝:

  “现在我才回过味来,”

  “不管是海禁制度还是朝贡贸易,其实主要针对的都是海上贸易,这分明就是经济制度。”

  “按理来说,专业的问题交给专业的人。”

  “事关经济角度,那你得要用经济学的知识来解释,”

  “这才是陈通说的实际问题,实际分析。”

  “用儒家的思想去解释经济学的制度,怎么想怎么有病!”

  ………………

  朱棣此刻很想去摸一摸小蠢萌的脑袋。

  看来小蠢萌还是有点小聪明的,不过就是被儒家给忽悠瘸了而已。

  这李草原才是真的蠢!

  诛你十族(盛世雄主):

  “从这个问题更容易看出,陈通所推崇的新锐史学观有多么的重要!”

  “传统史学观最可笑的地方就在于,什么问题都用儒家思想去解释。”

  “如果任何事情都要用儒家那一套来分析,那做什么都是错的呀!”

  “更可笑的就是有人竟然用儒家思想去分析打仗,怪自己杀敌人杀的太狠了。”

  “我特么的也是醉了!”

  ……………

  皇帝们纷纷鄙视,什么时候儒家思想成了颠簸不破的真理呢?

  什么事情都要用儒家思想来插一脚,

  经济学什么时候成了儒家的后花园呢?

  就连秦始皇也看不下去了。

  大秦真龙:

  “用儒家学说去解释经济制度,”

  “这是我见过最脑残的操作,没有之一!”

  “经济学就是杂家之道,而杂家,纵横家,兵家,法家,”

  “它们的立学之基,就是典型的人性本恶。”

  “而儒家的立学之基就是人性本善。”

  “你用一种截然相反的学说,去解释另一种学术的现象,这能得出什么好的结论来呢?”

  “只会是南辕北辙。”

  ………………

  李自成现在是什么都听不懂,别说是人性本恶了,他其实连儒家思想都没有理解透彻。

  他现在只想去喷朱元璋,不管用什么学说,只要能黑朱元璋,那就是好学说。

  百姓不纳粮:

  “不要扯那么多的理论,理论能当饭吃吗?”

  “你们都说朝贡贸易是对的,它凭什么是对的呢?”

  “既然你说要用经济之道来分析,”

  “那你就分析分析啊!”

  “我就不相信你还能分析出花来?”

  “错的,永远都是错的!”

  “不可能说使用了儒家思想看一遍他是错的。”

  “你再使用经济学的思想看一遍,他又成了对的。”

  “这简直就可笑了!”

  ………………

  杨广眼中满是鄙夷,这家伙看样子是真的不懂杂家之道,对经济移动那是一窍不通,

  才会说出如此弱智的话。

  基建狂魔(千古狠君):

  “看来必须让你们知道什么才叫做经济一道,”

  “什么才是炎黄古人真正的智慧。”

  “不要以为自己看了两天书,就感觉可以碾压古人了。”

  “我只想说一句,你把自己太当回事了。”

  “陈通,好好的教教他们做人。”

  “让他们知道一下什么才叫做经济之道,什么才叫做反三观的学问。”

  ………………

  陈通当然是不会客气,他最反感的就是用儒家的学说去解释经济学,这就是乱弹琴。

  得出来的结论,只会让人啼笑皆非。

  陈通:

  “那我们就看一看朝贡贸易在经济学怎么解释。

  经济学,永远离不开两个基础的维度,供给和需求。

  其实朝贡贸易的解释非常简单,那就是改变了供需平衡。

  在朝贡贸易没有出现之前,海上贸易是一种什么形式呢?

  那就是西方的各国用海船拉来货物,然后放在炎黄的港口上,向炎黄各家商号进行销售。

  你们要清楚一点,西方拉来的商品,那都是属于极度稀缺的产品,

  毕竟这些东西都是东方没有的,对我们来说就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

  稀缺资源中的稀缺资源。

  就像我们的瓷器茶叶和丝绸一样,那也是西方极度缺少的产品。

  这一下问题就来了,按照经济学的常识,物以稀为贵。

  供给非常少,因为能从西方拉来的货也就那么多。

  但需求却十分旺盛,整个炎黄的贵族都需要,而且竞争的商号也很多,

  当时允许民间进行海上贸易,那么民间的这些商号,

  什么李家,张家,王家,赵家,秦家,大大小小上百家,甚至几百家商号。

  他们为了得到这种稀缺的产品,那就会造成什么现象?

  那就是哄抬物价。

  都想获得销售代理权。

  在经济学上来看,那就叫需求大于供给,造成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所以,这些东西的价格就会被爆炒。

  就相当于荷兰的郁金香现象一样。

  李草原,这你能听懂吗?”

  ………………

  此刻就连崇祯也能听得懂陈通说的话,这有什么不懂的呢?

  自挂东南枝:

  “这就跟我们炎黄的瓷器茶叶和丝绸跑到海外去一样,”

  “一船货物就拉那么多,而卖家却更多,那是各个西方小国的权贵都需要,”

  “而他们派出来的商号就更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那肯定是随着这些人出价竞争,把商品的价格炒到天价。”

  “这也是为什么海上丝绸之路可以获得暴利的原因。”

  “就是一句话,供不应求!”

  “李草原要是连这个都不懂,那就干脆自杀得了。”

  ………………

  李自成哼了一声。

  百姓不纳粮:

  “你这是看不起谁呢?”

  “不就是物以稀为贵吗?”

  “不就是供不应求吗?”

  “然后呢?这关海禁和朝贡贸易什么事呢?”

  ……………………

  陈通呵呵一笑。

  陈通:

  “接下来就是炎黄古人的智慧了,这才是真正的精华之处,

  那你看看宋朝这些真正厉害的人是怎么操作的?

  按理说,遇到这种情况,是不是海外奢侈品的价格就得暴涨?

  那么宋朝人还怎么能从中获利呢?

  岂不是要让西方来收割宋朝,割我们的韭菜?

  所以这些聪明人就在这个时候设置了朝贡贸易和海禁制度。

  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利,对自己想要采购的商品实行了海禁制度。

  禁止民间商号参与到买卖竞争当中,

  而又设置了朝贡贸易,让这些外来的商人必须要宋朝官方先予以采购。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会造成什么状况呢?

  那就是,买方没有了!

  原本可是有几百家商号参与到竞争,甚至可以哄抬价格。

  可就是因为海禁制度和朝贡贸易,瞬间就把这些所有的买方驱逐出了市场。

  在整个炎黄市场上只剩下了一个买家,那就是宋朝的官方。

  那我问你,现在的定价权在谁的手中呢?

  还在那些奇货可居的外国商人手中吗?

  不不不,这个时候,就是宋朝人说了算。

  其实,宋朝当初发明海禁制度和朝贡贸易的时候,就是利用了经济学的原理,

  人为的驱逐出了所有的需求方,从而把市场的定价权牢牢地掌控在了自己的手中。

  在这种情况下,宋朝官方说你这个商品卖多少钱,你就得卖多少钱。

  你高于这个价格,我不买了!

  宋朝官方不买,而且还不允许民间采购。

  那你说这些外国商人怎么办?

  他们还能拉着商品再次冒着沉船的风险回去吗?

  那还不是赔的当裤子!

  所以,他们只能乖乖的听话。

  所以海禁制度和朝贡贸易在于经济方面最重要的作用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