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地面实验和爆炸

第(1/2)页

  李仁喆非常坚定的和赵奕说要去月球工作,“我想通了,赵奕,我一定要去,这个机会一定要留给我。”

  “我下定了决心!”

  “哪怕有危险,也一定去!这次,你就看完的吧!”

  “我要当太空微生物学家,就算是有危险也不怕,我想好了——”

  “乌拉乌拉~~”

  李仁喆在电话里连续说了一大堆,得到了赵奕一句话答复,“嗯,知道了。”

  然后,没有了。

  李仁喆顿时非常的郁闷,就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心中澎湃的激情根本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他本来想着赵奕应该非常认可的对他说,“厉害,我就知道你会同意”之类的话,实际上,什么都没有,只是表示自己知道了而已。

  事实上,这就是个小事情。

  只是一个上月球的工作机会而已,还是和李仁喆的研究有关,从研究的归属来说,李仁喆也肯定会优先被考虑。。

  只要月球的实验工作不发生重大事故,对他来说就真的是小事情。

  假如真的发生了意外事故,  咳咳,就只能默哀一声,  赞叹一下李仁喆为科学发展做牺牲的伟大情操了。

  赵奕也只是想想而已,  因为李仁喆是否上太空,  现在根本就不确定,他确实可以给李仁喆优先通道,  前提是李仁喆必须要通过训练、考核。

  月球,可不是谁都能上的。

  最低要求也要完成宇航员的基础训练,宇航员的基础训练最低也要超过三個月,  而李仁喆的身体素质来说,估计要坚持半年以上时间。

  这就是一边做训练,一边做减肥的过程。

  月球基地车都还没有登上月球,月球基地见到的位置都不确定,就更加不可能见到什么实验室。

  正常而言,  顺序是这样的。

  首先是把月球基地车送入月球,  让宇航员确定见到基地的位置,  随后把大量装置材料送入月球。

  这个时候,  才会考虑建造月球表面的小型实验室。

  中间的时间间隔最少在六个月以上,时间长一些,甚至会超过一年、两年。

  所以李仁喆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训练,而他同意了去月球工作,就会有奕星的人员和他签订合约,随后就会到宇航员的训练基地,  接受一系列专门的训练。

  如果能成功的通过训练、考核,计划正式开始以后,李仁喆就可以乘坐太空船或运输船去往月球工作。

  否则,什么也不会发生。

  这时候,  赵奕已经来到了Z波的实验基地,  也就是实验出现爆炸的地方。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以后,附近的装置、设备重新建造起来,  还建造了一些带有防护的房屋,  里面放置着各种电子设备。

  现在附近的区域最大的工程,就是安装单向反能量平等装置。

  所有订购的材料、设备,  都已经运送到位,十几个工程技术人员,都仔细对照着设计图,慢慢的组装第一台设备。

  这是第一次装备相应的设备,  他们能参照的只有赵奕提供的设计图,安装的过程中就碰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十几个工程技术人员是核心,  还有两对专门的工程人员,也就是辅助做其他工作,比如有些部件太重,或者安装的时候需要非常的平稳,或者是有其他的需求,都需要这些工程人员来辅助。

  赵奕和理论组的其他人一起到了现场,马上就参与到了按照工作中。

  不管是爱德华-威腾,还是邱成文、赵奕、张祁灿,都迫不及待的想要进行实验,他们早就期待不已了。

  可惜,新设备安装需要时间。

  哪怕有赵奕参与其中,因为新设备内部光束安装非常复杂,还是花费三天左右时间,才装配好了第一台装置。

  有了第一台,接下来就简单了。

  在后续四天左右的时间里,工程组就完成了剩余四个装置的组装,总计五个斜侧单向反能量屏障装置,包围在一起就可以组成一个,只剩余地面部分的反能量屏障罩,连上方都可以封闭起来。

  单向反能量屏障装置的组装,总共花费了一个星期左右,而且的一个星期他们就一直在对装置进行测试,以保证在实验过程中装置不会发生问题。

  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时间就在对新装置的组装、测试过程中过去了。

  理论组的几个人都有些急躁,但他们知道也没有办法,科学研究就是这样的,  针对大型设备的安装调试,只花费半个月时间,速度已经非常快了。

  好在新设备的工作结束了。

  接下来他们就正式对实验进行准备,  首先就是选中一块试验场地,  在场地的地面上铺设高强度压缩材料。

  单层高强度压缩材料,以及一米厚度的超强钢板,可以阻挡威力非常强大的爆炸轰击。

  与此同时,超强钢板的内部,还安装了空间链接装置。

  这是赵奕决定下来的。

  “在爆炸中,空间链接设备肯定会损坏,但空间连接并不会受到物质干扰,所以可以放在地面下方。”

  “Z波装置,必须要放置在上方。”

  Z波装置才是最头疼的。

  Z波装置必须要放在上方,直接和实验区域相链接,但实验中出现爆炸的概率非常高,就必须要对Z波装置进行一定的保护,保护措施也不能妨碍Z波装置运转。

  这是个非常有难度的工作。

  工程组只能在Z波装置发射口的外层,包裹厚厚的高强度压缩材料,但发射口内部就没办法了。

  他们干脆就把发射口内部的材料,更换成压缩倍率更高的材料。

  但是,这并不能百分百保证Z波装置在爆炸中持续运行,只能期待爆炸不干扰到内部核心装置运行,就可以持续的进行实验。

  当一切都准备好以后,理论组就迫不及待开始了实验。

  地面进行相应的实验,要比映射到太空船简单太多了,他们根本不用做什么智能系统,只是远程连线操控就可以,因为地面部分是没有反能量屏障包裹的,就可以直接连线从钢板缝隙传过去。

  同时,实验内部还安装了好多一次性使用的测试器,那个瞬间捕捉数据并发送信息出来。

  这些测试器肯定会在爆炸中损坏,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