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染色环境下诺如病毒的变异研究

第(1/2)页

  马伟国以《赵奕对燕华大学的重要性》文章,对于燕华大学的强硬态度进行了解释,还得到了不少的赞同。

  很多时候是这样的。

  网络上的人实在太多了,不管是发表什么样的言论,总是能得到一些人的赞同。

  有些支持马伟国的人就说,“反正我不相信赵奕是生物学天才,一个人的天才不可能在那么多领域都有所体现。”

  “不管你们说什么,我就是不相信!”

  “里面肯定是有问题的,燕华大学肯定是想保住赵奕!”

  “赵奕还是赶紧回去研究数学吧,生物学不适合你。”

  “……”

  一些网络上的言论非常难听,但网络上的声音太多了,总是会出现一些无脑的人做评论。

  网络上的赞同,是要看人数比率的。

  马伟国发表的第二篇文章效果不是很好,主要之前已经爆料出好多的消息。

  比如,好多网友就不知道赵奕就是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更不知道他带队完成了几个项目。

  再比如,赵奕写的医学猜想论文,涉及到的新的抑制因子,也被一些人重新提了出来。

  多数人对发现什么因子根本不关心,因为医学界发现什么因子,其实跟普通人关系不大,就算是间接的产生了关系,比如说让医学变得更发达,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可中途的牵扯实在太多了。

  所以,哪怕是医学界很轰动的发现,都很难在普通的舆论上溅起浪花。

  现在不同了。

  有好多医学界的人站出来,说明这个发现对医学发展的重要性,不少人对赵奕顿时高看一眼。

  仅仅是这一个发现,就足以说明赵奕在生物医学研究上,是已经有贡献的了。

  针对马伟国的文章来说,确实,赵奕对燕华大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可即便是没有赵奕,燕华大学依旧是国内顶尖高校。

  按照马伟国文章的表述,就好像没有了赵奕,燕华大学连存在都不存在一样,显然是有些太夸张了。

  另外,燕华大学的强硬态度,和其他大学爆出负面消息后,做法是完全相反的。

  强硬,肯定不单是涉及的人物多重要,否则就是直接压下言论了。

  有很多事情也说明,论文作假的可能性非常低,首先就是论文的内容没有问题,赵奕还带队完成了几个项目,都是可以查的到的。那么论文怎么造假呢?

  难道是先要项目造假?

  这个成本也太高了。

  好多网友分析出了‘唯一的可能’,就是赵奕申请了项目以后,就让他的手下研究员带做,考虑到项目完结的速度非常快,也就是……

  “整个生物医学研究所,全都在帮赵奕做项目?”

  “这……”

  “真的,可能性太低了!”

  “生物医学研究所,是国家重点的科研机构,整个单位当赵奕一个人多项目,想想都是不可能的……”

  当马伟国第二篇文章发布过后,舆论变得非常的混杂,很难说支持赵奕的人多,还是有怀疑的人多,或者中立旁观的人更多。

  这时候有一条新的消息出现了。

  在网络上舆论纷纷的时候,《协合医院-医学研究》杂志似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他们也没有站出来针对事情发表过态度。

  所以他们正常发不了信息内容。

  在新一期的杂志里,再次出现了赵奕发表的论文,论文的名字叫《染色环境下诺如病毒的变异研究》。

  这篇文章就是说诺如病毒在染色环境下发生了变异,上面写出了十几组染色环境的变异数据记录,并说明诺如病毒的感染性变得更强,同时毒性减弱了很多。

  赵奕对变异过程的分析,大致可以表述为‘病毒通过变异来提升特定环境下的遗传能力,是病毒适应环境的一种体现’。

  这个发现论文和分析表述,得到了好几个《协合医院-医学研究》审核编辑的赞扬。



  《协合医院-医学研究》是协合医院旗下的杂志,协合医院是国内最顶级的医院,审核编辑都是顶级的医生、医学相关的研究人员、学者。

  其中的每一个名字,放在国内都很有影响力。

  比如,张虹山,是国内免疫学研究的顶梁柱。

  陈英,是国家科学院微生物研究中心的主任。

  他们在论文下方留了名字,还做出了对论文内容的点评,“生物变异是一个复杂且不可控的体系,而病毒的变异研究,直指基因变异的根本。诺如病毒的变异发现,给研究基因变异开了一道宽敞的大门!”

  “这是第一流的发现、第一流的研究,预示着我们将会在病毒变异研究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如果病毒变异或许会成为可控的,那将会使我们的医学得到巨大的进步。有关诺如病毒在染色环境下变异的发现,对病毒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

  当《协合医院-医学研究》发表了新一期,上面还有赵奕的论文后,论文内容马上传到了网上,有好多网友截图拍照,甚至把论文从头到尾打了一遍,发布到了网络上。

  几个国内医学界大佬的点评,自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