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到底是哪里不对劲呢?

第(1/2)页

  其实给赵奕申请基础科目免试,也并不算是特殊照顾,因为他确实要去领奖。

  大学里是有类似规则的。

  比如说,征兵。

  大学生去征兵入伍,当学期的课程,不管是主课程也好、选修也好,都会被直接认定通过。

  换句话说,学校有权利根据学生的特殊情况,给予考试、成绩上的特殊照顾。

  这也是很正常的。

  大学毕竟和高中是不一样的,学生各科成绩完全看老师,就像是成绩包含的平时分数,老师有权利直接打满分。

  有学生要去领取世界级的邵逸夫奖,和考试时间发生了冲突,有了超越学校教育等级的理由,自然就可以申请科目通过。

  实际上,好多老师巴不得直接给赵奕满分。

  赵奕参加考试的压力太大了。

  比如,数学科目。

  如果在考试的卷子上,赵奕有一道题做错了,胡志斌都不知道是该画‘×’还是该画‘√’。

  这就是纠结的地方。

  其他科目的老师感觉也差不多,哪怕是生物、化学老师,也都不知道该怎么判卷。

  赵奕可不知道自己给老师们带来如此多的烦恼,他倒是觉得没必要思考这么多。

  考试啊!

  答对了就是答对了,答错了就是答错了,都是没有关系的。

  谁做题还不会犯错误了?

  在所有的考试结束以后,学生们纷纷准备过假期,赵奕也希望能过一个轻松的假期。

  所以他开始工作了。

  首先就要解决‘信息压缩技术理论研究’项目,他一直拖着没有完成,主要因为项目资金高达280万,想想几天就完成,实在说不过去。

  现在赵奕想通了。

  项目的价值本来就是这么高,知识就是值钱的东西,他把项目快速完成,项目负责人也只会高兴,他们肯定会希望能拥有完善的信息传输数学理论。

  这对于国家科技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国家导航系统的项目中,要往太空中发射很多卫星,把卫星发射上去再想收回来更新系统,成本大概会比卫星本身还要高。

  所以说早一点儿把项目提交上去,就能早一点完善算法系统,能让后续发射的卫星拍摄精度更高,传输效率更高。

  ‘信息压缩技术理论研究’项目,对赵奕来说没有什么难度,他只是把数字压缩技术的资料,整理修缮一下,考虑到项目的审核人员、内部的研究人员,不可能都像是陶哲轩一样,是站在数学研究领域金字塔的人物,对于数字压缩技术的数学理论,了解也不会太深入,就需要在理解难度比较高的地方,适当的做一些注解。

  做注解的工作占用的时间反倒是比较多。

  赵奕对理论整体是非常理解的,但因为做研究使用的是因果思维,好多地方他觉得,一下子就理解了,但转换到逻辑思维后,就感觉有些想不太通。

  他干脆把很多小段的内容,全部都做上了注解。

  这个工作倒是不消耗脑力,但非常的消耗时间。

  赵奕又开始闭门不出了。

  于此同时。

  燕华大学副校长唐容修牵头,联合贺明成、刘光佐、周立等教授,还包括水木大学、首都大学以及科学院的几个教授、院士,一起给国家教育总局提交了一份有关‘提升赵奕的职称评级’的申请报告。

  在国家现有的体制下,研究人员想要提升职称,就需要成果、资历、评选等一系列复杂过程,赵奕是四级的正教授,再想往上提升也同样需要参与体制内部的竞争、评选。

  赵奕几乎没有资历可言,他有的就只是成果,想短期提升职称是不可能的。

  但是,特殊人才、特殊对待!

  一大堆的院士、教授一起打申请,再加上赵奕刚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申请上去以后,教育总局内部都召开了小会,很快就全票通过了审核内容。

  仅仅花了三天时间,赵奕的职称就升到了二级教授。

  二级教授是院士下的最高级别,有些刚评选出来的院士,也不过就是二级职称,而院士就不是教育总局能决定的了。

  国内的院士要比国外很多国家的院士有价值的多。

  国内的院士指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院士是通过每两年一次的增选评定的,差不多可以理解为学术圈子里的选举。

  不管学术成就有多高,想要成为院士,都必须是在两年一次的院士增选中提升。

  目前国内拥有五百多名院士,其中绝大部分院士的年纪,都是在50岁以上,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65岁以上,极少数处在50以下年龄段,最低年龄也超过45岁。

  所以才会有很多人说,国内评院士拼的是资历。

  确实如此……

  哪怕是在学术圈子里,都有很多人对此诟病,但针对赵奕来说,他二十岁的年纪还是太小了,体制内能破格提升到二级教授,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职称已经被提升到可能的最高级别。

  再下一步的提升就是评选院士了。

  钱智金第一时间来找赵奕,把这个好消息带过来,他正巧遇到了工作完的赵奕。

  报告收尾!

  完成!

  把报告提交上去,接下来就是等着审核、结算了。

  赵奕还给刘佟恩发了个信息,才伸了个懒腰长呼一口气,扭头看向了等在旁边的钱智金,忙着说了声抱歉,“老钱,有事?”

  “你的职称啊!”

  钱智金刚才看赵奕在忙就没有打扰,发现赵奕忙完了,赶紧兴奋的说了起来,“你升到二级教授了,等同于正厅级啊!”

  “恭喜、恭喜!”

  “以后你的级别都比我高了……”最后一句话说的酸溜溜,想想混了几十年,结果被二十岁的年轻人超过去,心里还是有些不是滋味。

  转而一想……

  七十多岁的贺教授也不过是二级教授,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还有好多教授,混了一辈子,到老了也就是三级、四级。

  钱智金觉得自己还有希望网上升一升。

  赵奕倒是很淡定,只是点头说了句,“哦”,他旋即疑惑问道,“二级有什么好处?和四级比……”

  “薪水更高?”钱智金仔细思考着。

  “高多少?”

  “两、三千快吧?不知道,但应该差不多。”钱智金想了想道,“因为你没有在大学里开课,不带学生,只有基础的国家薪资。”

  赵奕继续问道,“还有呢?”

  “级别更高?”钱智金道,“二级教授等同于正厅级干部,正厅级啊!”

  赵奕毫无感觉。

  钱智金说着也觉得没意思,二级教授确实等同于正厅级,但也只是体制内的划分,因为不担任相应级别的政体官职,也就只是个说法而已。

  他继续道,“职称级别高了,申请项目更容易,而且能做那种大项目……”

  他说话声音越来越小。

  所谓的‘申请项目更容易’,对其他教授可能很有用,但对赵奕来说基本没用,他都已经完成哥德巴赫猜想,数学项目一申请一个准儿,上面保证快速通过。

  物理上也一样。

  他刚申请了一个理论物理项目,研究什么多维空间的边界,都被快速审核通过了。

  生物医学?

  这家伙都有自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