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简单粗暴的研发方法

第(1/2)页

  彭恩贵励志努力带领团队做研发,来证明最少在高端合金材料领域,他才是具有权威性的顶级专家。

  这也是找回颜面的最好方法。

  彭恩贵给团队开了个回,用力的喊声了几嗓子,他仿佛是找到了年轻时的感觉,有一种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将斗志。

  他起到了带头作用。

  第二天早上,彭恩贵就去了数据实验室,接手了李荣茂留下来的工作,开始不断的整理实验数据,上午也去了研发组,和其他人一起讨论问题。

  整天一天时间,团队都处在整理数据以及论证讨论状态中。

  合金材料的研发,最重要的就是论证。

  论证的目的就是找出‘可能出成果的方法’,然后去进行实验,不管是失败或成功,都需要整理实验过程中的数据,来为下一次论证提供支持。

  这个过程就好像是无数岔路,必须要并不断的做出选择,最开始的选择很重要,后续的选择也会决定能走多远,论证的目的就是,选择好要走的所有岔路,顺着直接走过去,到达终点以后,看看具体走了多远。

  如果能在论证中找出最优解,显然就能不断的出成果。

  但是,几乎不可能。

  合金材料的研发中,论证确实是非常重要,但论证也是非常困难的,几乎不可能单靠论证就找到‘最优解’,就必须不断的实验、再实验。

  在不断实验的过程中,大笔的经费就撒了出去。

  所以合金材料的研究非常的烧钱,而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就能不断的去实验新方法,就可能花钱砸出想要的成果。

  这还是个概率问题。

  彭恩贵希望‘运气’站在自己这一边,就算付出了辛苦也要努力拼一下。

  于此同时。

  307钢厂做了一个多星期的准备,终于简单修正了赵奕所说制造过程的小问题,他们甚至为此停了一个高温熔炉,和一整个操作间的设备,都是为了给何桂林的团队进行实验。

  由此可见,307钢厂对赵奕建议的重视。

  何桂林带领团队对K03A的制造过程进行修正,一个多星期以后工作终于结束,也勉强可以进行一次制造实验了。

  终于,实验开始了。

  修正前的原料被拿过来,开始从修正的位置继续制造,一个个技术员、工人过来操作,一个个机器运行起来,还有好多人再旁边做记录。

  何桂林全程都在操作间,就跟着实验的进行走,他对最终结果非常的期待。

  两天时间过去了。

  K03A的生产最快也需要三天,从中途开始制造也要近两天时间,实验的操作间是加班加点,二十四小时连轴转的开工,才终于生产出了样品。

  等成品冷却结束以后,就开始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好多人都去了测试的地方看,就连307钢厂的几个领导,其他项目负责的主任,也都过去围观了。

  这可是大事件。

  K03A是307钢厂的得意成果之一,但近十几年都没有再提升,似乎是马上就被要其他合金材料顶替,307钢厂上下都很不甘心。

  所以好多了解情况的人,都关注何桂林研发组的实验。

  终于。

  第一个测试数据出来了。

  “熔点过了1350!”

  “超过1400了!”

  “超过了?”

  “百分百超过了,我远远看到了,等一会儿,问那个操作员!”

  操作员也知道众人等的着急,很快就从远处走过来,喊了一声,“1430度上下!”

  他走近了说道,“1420度到1440度之间,要测很多次,才能得出准确结果,但肯定超过1430度!”

  “呼啦!”

  人群顿时沸腾起来。

  其中何桂林的音调最大,他满是激动的喊道,“超过1400了?真超过了?”

  “1420?就算1420也行啊!”

  “这个数据赶上E国了吧?追上国际水平了!我们的K03A,也能追上国际水平!”

  “哈哈……”

  好多人都忍不住兴奋起来。

  涡轮叶片合金材料的耐高温性能非常重要,能直接决定涡轮发动机的最高动力,而国际先进水平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衡量标准,但各个国外公司发布的消息也能差不多了解一些。

  1400摄氏度,就是个分界线!

  比1400度低,就是很普通的水准,好多家公司研发的镍合金,都是在1200度到1400度之间,而超过1400度就是‘先进水准’,只有国际最顶尖的几家厂商,才能生产出熔点超过1400度的镍合金。

  307钢厂可以对外说,在镍合金制造技术上,他们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准。

  ……

  何桂林研发组实验制造了第二批K03A,并进行了长达两天的测试,才得出了准确的数据,并保密性的对内发布出来。

  保密性发布只有上级、相关的研发组,以及军-工部门才能看到消息。

  和国-防、军-工沾边的成果消息,都是先保密性的对内发布,有了上级的批复后,才能对外发布消息,而对外发布的消息,基本都是删减过后的。

  比如,参与研发人员。

  这个大部分都是保密性质的,一般对外只会说团队领导的名字,外界只是知道有这个成果,却不知道具体是谁做的研发,谁的研发贡献比较多,等等,但是内部还是能看到消息的。

  307钢厂发布的成果消息,提到说是‘赵奕院士的报告书建议’,也就表示赵奕是成果的主要贡献人,何桂林研发组则是验证方,‘参与设计了修正实验过程’,‘设计’一个词就说明了贡献。

  赵奕是第一贡献人,他做出的是‘理论贡献’;何桂林研发组是第二贡献,全程都是由他们来设计实验做出验证。

  最终得到成果。

  307钢厂发布的成果内容则引起了轰动,K03A最主要提升有两点,一个是‘抗腐蚀性提升百分之二十左右’,第二就是‘熔点提升到1431摄氏度’。

  涡轮叶片材料抗腐蚀性的作用,没有熔点那么明显,但却直接关系到材料的使用寿命,只有高抗腐蚀性才能有更高的使用时长,但具体能使用多长时间,还是要实质性的进行验证,理论演算就有些不靠谱了。

  更多人关注的是‘熔点提升’。

  航空集团是最关注涡轮叶片材料成果的,看到消息以后顿时感到很惊讶,也变得非常的兴奋,因为材料熔点提升也就代表,自主研制的涡轮发动机性能会提升,甚至能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这对于国内航空技术发展至关重要。

  航空集团董事长刘建昆马上致电307钢厂,亲口恭贺了他们的最新成果,旋即就想到了赵奕满是欣慰,“相信赵奕,才是正确的啊!”

  “赵奕参与研发,马上就有了成果!”

  “这才多久啊!”

  科技处方面也有这个感觉,之前赵奕申请了涡轮叶片合金材料研发项目,选择的方向就是镍铁合金,写的项目申请报告就是,顺着K03A的方向继续做研发,他们最开始就直接拨款了,后来也咨询了涡轮组、金属研究所、航空材料研究院,几个合金材料有名的专家,都不看好镍铁合金的研发方向。

  但是,项目已经批复,后悔也来不及,更何况,对方是赵奕,他们还是有期待的。

  结果呢?

  现在都还不到一个月时间,307钢厂就在赵奕的建议下,改善制造过程让K03A的性能大大提升。

  这就是成果啊!

  科技处内部也讨论起来,“我听说赵院士那边拿到经费以后,就花钱建金属材料实验室,还以为没希望了,这笔钱就打了水漂,等于是支持大学建设了。”

  “没想到啊,这么快,这么重大的成果,两千万,值了!”

  “确实值了!”

  “经费应该没花完吧?我前两天注意了一下,才申报了八百多万,大部分都是申请新设备。”

  “还剩下一千两百万呢!”

  “八百万就出成果,赵院士就是高效率!”

  “有了性能提升后的K03A,我们的涡轮发动机也能直追国际水平了!”

  “……”

  好多人都觉得K03A性能提升,就是赵奕申请项目的研发成果了。

  实际上,赵奕的研究还没开始。

  他正在金属材料实验室,和沈丙河讨论着稀有金属的问题,添加稀有金属铼是个新研究,也是很高端的研究,必须要详细的论证一番。

  赵奕也不知道从哪里着手,他必须要有几个‘参谋’,先论证设计进行几次实验,才能得到足够多的条件,知道该怎么添加铼,能让K03A性能获得提升。

  李荣茂正在操作间调试设备,新设备就和新车一样,一定要运行几次适应一下,‘热身运动’完成以后,才能发挥出好的效果。

  调试设备的工作还是很轻松的,他有时间也会坐在电脑前,看看相关领域的消息。

  李荣茂很享受这种悠闲的工作环境,会让他感觉非常的轻松,只一个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