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回 湖心亭看雪【上】

第(1/2)页

前言: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这篇《湖心亭看雪》最是应景,自诩有几分学识的文人约上三五好友也去那槿江边的槿亭看雪,吟诗作对,好不痛快,但若真的只是如此,何苦叫上那琴坊的姑娘作陪,更是眼巴巴望着、盼着。想得到花魁的垂怜。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这些文人并非都是些装腔作势之徒,偶尔几个肚子里也有点墨水,只是这点文采并不够他们挥霍,亦支撑不起他们所谓的远大抱负。

        明明穷的叮当响,还要抿上一口酒,一打折扇,背着一只手,摇头晃脑,对着亭外的皑皑雪山,吟上一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而后更有人也是一个模子刻出的样子接茬,“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指身旁的人,示意接下。

        余下几人急的抓耳挠腮,脸憋的更是比那三大白下肚还要红润,亭外有客闻声而来,淡然自若,笑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众人皆乐,互相拱手作揖,是为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李兄。”

        “王兄。”

        两位面相白净的年轻人互相行礼,身上皆是上好的锦衣,看样式应是出自那汴京最好的女红之手,其中一人腰间的玉佩更是时刻彰显了他的身份。

        好一个汴京来的富家公子哥儿。

        “李兄今日怎么突然有这雅兴来江州了,就算来了,也不该来这槿亭,难道不去西楼喝上一杯吗?”

        “啊哈哈。”那被唤做李兄之人便是先前对句之人,汴京李家的二公子,名为承煦。

        李承煦轻摇折扇,明明亭外还是鹅毛纷飞,“西楼的桃花酿也不过就那个味道,还不去琴坊的姑娘香。”

        三句不离姑娘,倒是公子的做派。

        而这王姓公子那更是江州有名的人物,这个有名不同别的,上流圈子里顶打顶的纨绔,你以为他仗着家里有钱有权,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那就大错特错了。

        王富贵,土的蹩脚的名字,虽也是大家子弟,从小请了顶好的教书先生,可却不爱诗词更不爱姑娘,他有三大爱好,赌钱,赚钱,烧钱。掉进钱眼里儿说的便是此人了。

        “姑娘虽好,但是没有这白花花的银两更让人欢喜。”王富贵从怀中掏出一个臣沉甸甸的银子,拿刀嘴边嗅了嗅,“真好,这过了腊月的寒冬,倒是这个才能暖我的身啊。”

        “王兄此言差矣,白银虽好,但若要说暖身,还是得琴坊的姑娘,温玉在怀,那不是暖身,更是暖了心窝窝啊。正所谓绛春轻启含玉箫,珊瑚微开露风流。”

        李承煦笑道,众人一听也是点头表示赞赏。

        “不可不可。”王富贵摇摇头,啧了一声,“一双玉臂千人枕,半点朱唇万人尝。”

        李承煦一愣,许是没想到这个财迷居然能说出这般话,“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姑娘的好,王兄不懂,应该是年纪尚幼。”

        蓦地,他压这嗓子,故意说道,“王兄,你这不会还是个雏儿吧?”

        又是哄堂大笑。

        王富贵憋了一张大红脸,不为别的,主要他说的对。

        见了王富贵这猪肝样,一旁下棋的二人也是忍俊不禁,一人被一口茶水呛了嗓子眼儿,另一人那马炮不分,走了平二进一。

        王富贵小声骂了句活该,而后似不甘心,对着李承煦说道,“本公子那是洁身自好,不沾染风尘,再者而言,天天都是些老花样熟面孔,你也不嫌腻。”

        “自然是会腻。”李承煦应下,“这不听说前些时日来了新花魁,若非家里管的紧,还用等到今日才来尝鲜?”

        未等王富贵开口,只听一阵悦耳的银铃笑声,李承煦一指亭外,“你看那,这不是来了吗?”

        莺莺燕燕,欢歌笑语连成片,你抓一把玉莲藕,我摸一下峰双峦,乘着一叶小舟,薄纱轻掩面容,上了岸,入了亭,欠了身子。

        环肥燕瘦,各有千秋。

        齐声唤了句,“李公子。”

        那酥软了骨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