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失鹿共逐

第(2/2)页

去了。

        甄宓走出来道:“一会我命人熬些米粥好了。”

        “要是明日夫人还是如此,我便拜托元化先生来看看。”

        蔡昭姬听了说道:“也只能如此了,不过看样子不是大事,许是北面天气冷了,休息一天半日便好了。”

        两女见暂时也没有什么头绪,便回房去了。

        袁熙吃完饭,让郭嘉坐镇军营,自己带着田豫孙礼,径往城里一处宅邸而来,等到了门口,就见宅邸前后门各有十几名士兵把守,见袁熙来了,纷纷便要下跪行礼。

        袁熙止住众人,命其打开大门,刚走进院子,却见早有一个大汉站在院子中央,两手相拱,微微低头,似乎早知道袁熙会过来。

        袁熙见其一脸大胡子,相貌颇为粗犷,腰身臂膊粗壮有力,两腿微微弯曲,一看就是马上呆的久了。

        他拱手还礼道:“在下袁熙袁显奕,贵客乃是鲜于将军?”

        那大汉听了,连忙低头,把手一抬,“见过使君,末将正是鲜于辅。”

        袁熙见鲜于辅脸色淡然,显然早已预料自己会来,心道这倒是个聪明人。

        鲜于辅毫不遮掩地去找田豫,就是为了不让田豫被怀疑,田豫也是闻弦歌而知雅意,明白鲜于辅肚子前来,肯定不会叙旧的,其目的自然是袁熙。

        鲜于辅也没去找过刘和,显然做事颇知分寸,和这种人说话,应该不会饶什么圈子。

        袁熙想到这里,便开门见山道:“鲜于将军的苦心,我已经明白了,请入内相谈。”

        几人在屋里坐定,袁熙便开口道:“鲜于将军有话直说便是,买卖不成仁义在,即使咱们最后谈不成,也能交个朋友。”

        鲜于辅听了,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说道:“使君是个爽快人,鲜于辅未见之前,还心存疑虑,如今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他已经听出了袁熙的话里之意,一切都都可以谈,但凡事是有底线的,不可能答应狮子大开口的条件。

        鲜于辅连忙清了清嗓子,将阎柔和自己的来意说明。

        袁熙听了,和田豫相视一眼,心道阎柔鲜于辅和单于塌顿私下不对付,真是意外之喜啊。

        真是打瞌睡送来了枕头,要是三方抱团甚紧,袁熙找不到下手的契机,可能会做出不少让步,如今却是省了不少麻烦事。

        他开口道:“鲜于将军是汉人,还是鲜卑人?”

        鲜于辅听了,苦笑道:“要论的话,我祖上是汉人。”

        鲜于这姓,最早起源于子姓,出自殷商王族后裔箕子支子仲,周武王灭商,封箕子于朝鲜得姓。《朝鲜史略》中记载:“周武王克商,箕子率中国人五千入朝鲜”。

        在箕子的庶支儿子中,有个叫子仲的,他的封地在于邑,于是他就将国名“鲜”字和封邑名“于”字合成为“鲜于”复姓,称鲜于氏,世代相传至今。

        鲜于辅说到这里,话锋一转,又道:“但也有人说,鲜于家族传承已不可考,这姓名乃是来自外族。”

        《魏书》中说,鲜于此姓最初并不是鲜卑族姓氏,而是活动于定州、朔州、五原、渔阳一带的“丁零种姓”,处于汉胡之间,地位尴尬。

        鲜于辅说完后,心里有些惴惴不安,他是听说过传闻的,这袁家凶虎,貌似对外族很是敌视。

        鲜于家虽是幽州大族,但未必没有外族血统,这点鲜于辅必须要点明,强自隐瞒,反而会被对方怀疑。

        袁熙听了,微笑道:“这种争论,我倒是不是很在乎。”

        袁熙心道要是按血统来区分汉族外族,根本就是一笔烂账。

        要以纯血统论,只怕汉朝边境的很多汉人,还不如白登山之围后,冒顿单于和刘性宗室女和亲的后代,刘豹那一支血统纯正。

        袁熙心想这属实讽刺,大汉正统继承人,被自己一刀宰了。

        不过袁熙倒是没有什么心理压力,在南匈奴将屠刀伸向汉家子民的时候,他们身上的血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不然的话,谁和刘兴宗室血统近,就能滥杀,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皇帝也不行!

        如今天下诸侯背反汉室,各自割据,确实是明面上做了反贼,其实和黄巾军也没什么区别。

        但始作俑者,却是失道引起天下大乱的汉灵帝,其在位多年,搜刮民脂民膏,亲手将汉室推向深渊,导致了黄巾之乱。

        与此同时造反的,还有各地官员士族,自那之后,汉朝其实已经失去了民心向背。

        汉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说来如今汉帝刘协的遭遇,只不过是为汉灵帝背锅而已。

        昨天章节数目写错,应为263和264,所以今天从265开始,见谅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