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少年老成

第(2/2)页

人心乱如麻,“这样是不是太冒险了,伱阿兄去世前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这出兵之事建设到内政外事,是不是让他们两位召集掾属从长计议?”

        孙权得意一笑,“攻打皖城之事,我已经问过了周瑜张昭,他们两个都答应了!”

        吴夫人更是呆滞,孙权什么时候做的?

        她突然发现,自己并不了解这个儿子,对方成长的速度很快,好像是一夜之间长大的!

        但这并不可能,孔权十四岁就当了县令,只能说明之前他藏拙了!

        她知道孙权先斩后奏,显然已经和众官员通了气,自己已经没有了插手的余地。

        想到这里,她只得叹道:“权儿竟然已经决定了,那我就不说什么了。”

        “前日元化先生来找我,说既然策儿已经离世,他也没有留在江东的必要了,但是他想要离开时,似乎却被权儿的兵士拦住了?”

        孙权听了,微微一笑,“自然不能让他走。”

        “他是凶虎掾属,万一回到北面,泄露我们攻打皖城的动向怎么办?”

        “就暂且让他留在江东好了。”

        吴夫人呆若木鸡,她刚才还真动了这个心思,想要华佗回去报信,但看孙权的反应,却似乎早就想到了!

        以这种行事老辣程度,单凭孙权肯定做不到,周瑜肯定在其中出了不少主意!

        但自己现在还偏偏没有理由反对,吴夫人现在很后悔,自己夹在两边,里外不是人,要不是为了见孙策一面,还不如不回江东,眼下孙权明显是想将自己架空吧?

        他才多大,怎么手腕手段比策儿还厉害?

        郭嘉让自己回江东,调和袁熙和孙氏的关系,是不是太过高看自己了?

        但事已至此,吴夫人也无计可施,只得出声道:“既然权儿心中有数,那便去做吧。”

        孙权听了,深深躬身一拜,“还请阿母安心将养身体,免得劳心劳神,江东的事情,放心交给我好了。”

        吴夫人听道这近乎于明示的话,呆呆的点了点头。

        孙权转身走出,他一路走在宽阔的步道上,本来还有些犹疑的目光,逐渐变得坚定起来。

        阿母,不要怪我,我只是想做的比阿兄更好。

        身在幽州蓟城的袁熙,因为并不会观星,所以也并不知道孙权准备在孙策刚死的当口就准备背刺自己。

        他即使知道,也腾不出手来应付江东,毕竟身在寿春的陆逊和太史慈是为了守住淮河,让曹军无法越过淮河一线的。

        换言之,长江那一线,袁熙起码在这一年半载之内,是近乎放弃掉的。

        毕竟现在他眼里只有一个目标。

        如何破坏曹操占据南阳,图谋荆州的计划。

        虽然他并未得到曹操攻打荆州的消息,但从种种动向来看,眼下正是极好的时机。

        因为曹操现在处于一个兵力弱势期,急需张绣的部队补充实力。

        后世三国之所以三五年,甚至七八年才打一次大战,不是因为诸侯不想打,而是打不了。

        谋划一场十万人以上的大战,所需要的粮草辎重,是一个巨量的天文数字,需要抽空领地内的所有人力物力,即使冀州这种富庶之地,也需要数年时间恢复元气。

        就像袁绍动用了十万人包括农业劳力参与到易京之战中,最后也确实如愿彻底击溃了公孙瓒,但随之而来的后患也是异常严重,当年冀州便出现了饥荒。

        以一州之地维持数万人的常备兵力,一个月的兵马粮饷花费就要几十万担,这种耗费实在巨大,所以大战结束后,要立刻让兵士转为百姓耕田数年,才能再度积攒起下一次大战所需的粮草。

        后世的历史上也是如此,袁绍在易京之战中被曹操偷袭邺城,但击败公孙瓒之后,他却没有和曹操马上翻脸,而是想要恢复一年半载元气后再攻击曹操。

        这个举措并不是他一个人决定的,而是冀州谋士的共识,因为只有参与到其中的人,才知道大战刚息,再度调兵征粮是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而官渡之战的开端,则是曹操占据司隶,直接打通了绕过黄河,东进魏郡的通道,袁绍实在拖延不下去,才被迫开战的。

        所以如果仔细看这段历史的话,才发现想要立刻开战,速战速决的是曹操,想要拖延时间,恢复元气的反而是袁绍这一方。

        所以后世沮授等人才在开战之初就提出派出骑兵袭扰曹军后方,慢慢消耗对方元气,打防守战的的策略。

        沮授等人当然并不傻,他们是真切看到了袁绍军后勤难以为继的致命弱点。

        有人会说曹操在官渡之战的时候也是粮草不足,但却忽略了另外一个问题,即袁绍其实也在打肿脸充胖子。

        把所有粮食屯于乌巢,一旦乌巢被破,粮草被烧,马上全军崩溃,怎么看也不像是粮草充足的样子吧?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