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身后之事

第(2/2)页

纳为公田养兵。

        他敢这么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背靠的本就是势力庞大的袁氏。

        但中原的做法,放到长江以南,又有些行不通了,因为无论荆州所在的江表,还是江淮所在的江左,亦或士族最为顽固的江东,相对于连年战乱的中原,士家大族已经稳定经营了数百年,势力早就根深蒂固。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完全掌握一地极为困难,尤其作为外来户的主公想要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当地士族的支持。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孙权终其一生都在斗士族的原因,孙氏出身太低,没有几百年的人脉关系,不采用极端手段,很难压服当地士族。

        <div  class="contentadv">        当然,孙权的出发点,不过是将孙氏变为最大的士族而已,其志向是比不过曹操刘备的,所以他妥协也最多,但本地士族的顽固程度,也是三国中的首位,能做到孙权这种地步也是相当不易,在这点上,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对其政治手腕还是有很高的评价的。

        而刘表的斡旋手段也是数得上号的,其扶持本不是八大家族首位的蒯家蔡家上位,变相压制了其他家族,稳定了荆州内部。

        当初刘表对于继承人的问题,也不是没有想过效仿袁绍,让几大家族分成两派,各自支持自己的长子刘琦和次子刘琮,谁最后胜出,谁就能继承自己的位置。

        但袁氏二子如今斗的一地鸡毛,让刘表看到了这种做法隐患实在太大,袁谭袁尚如今已经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刘表还曾写信劝过袁谭,但对方没有听从,而是一意孤行走下去。

        所以刘表觉得不能重蹈袁绍的覆辙,于是他思来想去,最后做出了一个决定。

        让次子刘琮上位,并架空长子刘琦,不给他反叛刘琮的能力,从而根除类似袁氏三子各掌一州的争斗隐患。

        之所有如此,是因为刘琮本就是蔡夫人所生,背后已经有数大家族支持,如果自己再扶持长子刘琦,必然会生祸端,刘琮哪一派绝对不会甘心,必生反乱。

        而刘表也不敢利用其他士族内斗打压蔡氏,他现在内斗外患太多,要是几大家族斗起来,荆州还守得住吗?

        在刘表看来,当初比自己势力强的多的袁绍,通过两子相争搞士族内斗,结果翻了车,差点让袁氏覆灭,这前车之鉴太过可怕了。

        于是刘表干脆不给刘琦权力,大不了让其做个富贵乡公好了,总比自己强行扶植其上位,但其又没有能力守住位置,性命都很难保全来得好吧?

        所以袁熙信中的话,说道了刘表心坎里,他沉默了好一会,才会刘备叹道:“凶虎……不,袁使君他,真是目光如炬啊。”

        “我算知道这几年为什么其能有如此成就了,要是我有这么个儿子,说不定早就安心下位养老了。”

        刘备笑道:“兄过谦了,荆州要是没有兄,还不知道乱成什么样子。”

        刘表听到刘备话中意有所指,心中一动,说道:“袁使君有没有承诺兄什么?”

        刘备听了,出声道:“备也不瞒兄,袁使君确实提过。”

        “他说豫州要是备守不住的话,将来他可以帮备夺取司隶和两州。”

        刘表一方面惊讶于刘备的坦诚,一方面也有些糊涂,这凶虎也不是信口开河的人,怎么想到让刘备去征凉州?

        怎么看也是并州的高干最近吧?

        他将心中疑问暂且放下,举着绢帛对刘备笑道:“袁使君似乎对蒯家和蔡家的人,并不怎么信任啊。”

        “他交予贤弟这封信的时候,应该还不知道我派了蒯越前去。”

        “他在信中,却是指名要见几个人呢。”

        “都是在我手下,几乎没有出仕的三大家族的人。”

        “庞氏、马氏、杨氏。”

        刘备苦笑道:“凶虎这人有些蔫坏的,他公然提出来,怕不是让三家害怕被兄记恨,导致真的投向凶虎吧。”

        刘表听了,失笑道:“若真是这样,他倒是把我刘景升看低了,三家若有意在其治下做官,我还求之不得,毕竟两边若是互为盟友,我顺水推舟做个人情,那几个家族多少也会承我的情。”

        刘备听了,赶紧拱手敬服道:“兄之大量,备实难及,今日听君一言,胜过读书万卷啊。”

        刘表哈哈一笑,“贤弟把我看的太高了,我在荆州,也是有很多身不由己的事情啊。”

        “不过派蒯家前去,倒是我有些想错了,本以为袁使君拜了诸葛孔明为军师,是看在和我有亲的份上。”

        “而且诸葛孔明有二姊,分别嫁入蒯家和庞家,袁使君对蒯家提防,却对庞家颇为上心,真是出乎意料。”

        《襄阳记》载,“蒯钦从祖(蒯)祺妇,即诸葛孔明之大姊也,庞山民亦有令名,娶诸葛孔明小姊。”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