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谁想投降

第(2/2)页

难道还不死心?

        江东刚刚遭逢大败,多位大将受伤,众人怎么看也是觉得,该是和凶虎和谈,休养生息一段时间的时候了,但听孙权语气,还是心有不甘,似乎还很有些怨气?

        这可不是一个合格的主公所为,作为主公,当能屈能伸,保全基业为要,而这孙家二子,有些被仇恨蒙蔽了眼睛啊。

        但要说仇恨,怎么也该是孙策之死嫌疑最大的曹营,更能被称为仇敌吧?

        有些人的心思转了起来,难道是孙权和孙策关系并不好?

        吴夫人坐在侧后,她微微低首,用团扇遮着自己大半张脸,虽然她知道下面官员没有胆子,也不会不顾礼节看自己,但她还是不想让人看到自己脸上不自觉露出的笑意。

        因为想到袁熙所作所为,她就不自觉嘴角上扬,心道这人和以前一样没变,还真是蔫坏蔫坏的啊。

        吴夫人其实有些后悔回来,虽然见到了孙策最后一面,但之后所发生的,都是自己预料不到的事情。

        孙权比自己想象的要厉害的多,成长也快的多,短短时间内,就能整合了江东的大小势力,发动如此大战,可见孙权本就是胸怀大志之人,自己身为母亲,却是看走眼了。

        但坏就坏在他选错了对手,袁熙虽然比孙权大不了几岁,是和孙策同岁的年轻一代,但行事老到,心动缜密,连上一辈的诸侯都在其手中讨不了好去,孙权为什么一定要急着捋其虎须呢?

        其实在吴夫人看来,江东远没有到了没有后顾之忧,全力对外攻伐的时候,不论是豫州还是山越,亦或沿海或是交州,都有太多可以进取的地方,但孙权却一根筋认准了庐江和荆州去谋取,这要得罪很多人,平添很多敌人,对于急需发展的江东是极为不利的。

        彼时江东富庶之地,只有长江以南数百里的沿河地带,除此之外,都是大片的山野林地,农业技术也并不发达,这些年来开始渐有起色,也是因为很多江北工匠逃难来江东,传授了更加先进的农耕技术所致。

        而据吴夫人在幽州所见所闻,江东的农耕水利技术,是不如袁熙的幽州的,如果继续大局攻伐,便是舍本逐末,将江东远离战乱的优势彻底放弃。

        所以在吴夫人看来,江东应该抓住这段难得的机遇韬光养晦,学习幽州发展海运造船,开展贸易,让江东富庶起来,将来才能有更多的选择。

        但吴夫人抱着这种想法回到江东,想要施展一番的时候,却发现孙权和自己想法完全不同,而且其权谋手段超乎自己预料,正有意无意架空自己。

        对此吴夫人也很是无奈,孙权怎么说也是自己儿子,虎毒不食子,自己就是有手段也不能用在他身上,更何况自己现在还不一定斗得过这个儿子呢。

        所以吴夫人已经心灰意懒,想着摆烂算了,孙权这次大败算是给了她重新走到前面的机会,但她也要为这件事善后,想到这里,吴夫人就有些心累。

        她斟酌了下,开口道:“如今的局面,对于江东并不算差吧?”

        “那凶虎又不是对江东用兵,我们静观其变,似乎也并无不好。”

        吴夫人此言,其实还是代表了不少人的心思的,打又打不赢,非要鸡蛋硬磕石头,先前巢湖一战损兵折将,已经是让各家族元气大伤。

        要说哪里发动征战,和当地士族最为息息相关,江东可能是全天下中独占鳌头的存在,因为江东征战,从大军到粮草,这些军费,几乎都是江东世家大族出的。

        和袁熙那种以幽州公田为后盾,曹操屯田不同,江东的土地,几乎都在世家大族手里,兵员更是大部分出自豪族的私兵和家奴,所以江东出兵,和江东士族的意见关系极为密切。

        让江东吃瘪的巢湖之战,战船过半都是江东大族的私船,兵士很多都是家族家奴拉出来充数的,所以战力才良莠不齐,空有数目,却无法成为中坚力量。

        而各个江东将领带的几百到上千的私兵,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刨去武器盔甲的因素,单个拉出来并不比幽州兵差多少,但幽州兵是全员精兵,江东精兵人数不占优势,另一方面还要被大量的己方奴兵扯后腿,溃败之势形成后,即使是这些精兵死战也回天乏术。

        而且一战之后,这些精锐私兵也是损伤惨重,急需补充新的兵员训练补上,于是江东主和的声音才形成了主流,孙权被迫派出张昭和谈。

        但周瑜此时却有些魂不守舍,他看到吴夫人提起凶虎两字时,眼睛明显弯出了一道弧线,突然间没来由心中一痛。

        这其中肯定有些内情!

        还有可能是自己不敢想象的内情!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