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拉拢势力

第(2/2)页

都是吹出来的,那最大的司马朗不到三十,二子司马懿刚刚弱冠,后面的那些垂髫小童,能有什么本事。”

        陈群说道:“确实有些言过其实,但元常再给我的信中,可是说这司马朗司马懿,皆是不凡呢。”

        曹操听了,顿时来了兴趣,“长文说说,这两人如何不一般?”

        陈群想了想,开口道:“这司马朗自幼聪颖,十二岁便成通过经试成了童子郎,又行事机谨,先董卓挟天子西迁长安时,司马朗受其父之命,欲带家人逃回家乡,却被人告发。”

        “董卓亲自讯问,却被司马朗以言语说服,从而其安然脱罪,返回家乡,代其父教导诸弟。”

        “后明公征辟其为司空掾属,后为皋县县令,生活简朴,政务宽惠,颇受好评,后惜因病去职,现在家养病。”

        曹操说道:“我记得此人,其有没有被人诟病之处?”

        陈群犹豫了下,“司马朗赞成待民以宽,恢复井田制。”

        曹操点了点头,不置可否,“那次子司马懿呢?”

        陈群这次思索的时间更长,最后道:“关于司马懿,我只听说过别人的评价。”

        “南阳太守杨俊素能识人,评说此人绝非寻常之子,尚书崔琰评说司马朗远不如司马懿。”

        “有人欲杀司马懿,隐士胡昭曾用性命担保,从而救下了他。”

        “应该说每个见过司马懿的人,都能被其折服,这也是一种本事。”

        曹操听了,沉吟不语,最后道:“还有这种事情?”

        “此人现在还在河东?”

        陈群说道:“元常曾经征辟过他,但他说自己有风痹之症,拒绝出仕。”

        曹操听了,冷笑道:“哦?司马朗也生病,他也生病,他司马家一家都是病秧子不成?”

        “司马防现在在元常手下为官,不是好好的?”

        “派个人去查探下司马懿的病情,若是他在撒谎,我要治他的罪!”

        陈群心中一跳,连忙答应下来,他和荀攸一起拜别曹操出来,荀攸看着陈群似笑非笑,“你这是帮司马家推荐,还是害他们?”

        陈群正色道:“司马家都是逸才,不能为明公所用,才是可惜了。”

        荀攸笑道:“我只是随口一说,不过还没有来得及恭喜长文呢,以后便是一家人了。”

        陈群连忙拱手道:“惭愧惭愧,以后还要多赖公达照顾。”

        陈群远去后,荀攸眼睛眯了起来,刚才所说的一家人,便是陈群将要迎娶荀彧女儿一事。

        本来荀攸作为荀彧开始退居幕后的形势下,有渐渐成为曹营谋主的风头,这个时候最有竞争能力的,便是从刘备那边投靠过来,无论是谋略和钻营都颇有手段的陈群。

        所以两人也不时有些明争暗斗,但直到过年的时候,荀攸方才得知了一个让他极为震惊的消息,自己的叔父荀彧,竟然答应将女儿嫁给陈群了!

        荀攸不知道陈群用了什么手段,能让荀彧如此赏识于他,但此事却让荀攸拿不准荀彧在想什么了,难道叔父在寻找可以陈群作为拉拢的盟友吗?

        同为荀家人,荀攸自然了解荀彧扶助天子的想法,这和荀攸的目标显然是有冲突的,难道荀彧想要拉拢陈氏,建立拥护天子的派系?

        得知这一消息的荀攸,第一反应就是去找曹操,但随后转念一想,这种事情肯定回传到曹操耳中,何必自己作此一举?

        不过荀攸也不得不暗暗佩服陈群的钻营能力,其从刘备手下担任别驾,已经是近乎于文臣的二三把手,但稍有不如意,便弃刘备而去,投靠更为势大的曹操,可谓凉薄。

        且其也是出身于颍川陈氏,却拼命结交颍川势头最胜的荀家,却对其他弱小的家族打压嘲讽,如数次针对颍川郭氏,非议其不可信。

        陈群如此拉帮结派,在大士族之间建立联盟,到底想要做什么?

        荀攸摇了摇头,哑然失笑,算了,让他去折腾好了,自己背靠荀家又不吃亏,何必管这些事情?

        曹营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劝降张绣的时候,对于其他势力也没有拉下,一封提前发出的密信,此时却是到了江东,交到了孙权的的手中。

        孙权看着这封以曹操名义发来的密信,手指也是微微颤抖,里面开出的价码可是颇为不低,以至于到了让孙权也动心的地步。

        许诺孙氏能世代拥有江东之地,甚至可以裂土封王。

        这种条件看似荒诞,但孙权却明白曹操真的可以做到,毕竟天子就在对方手中,这种名分也不过是举手之劳。

        这就是这个名分,对于孙权非常重要,而孙权要付出的代价,也不过是在关键时刻,在背后给凶虎致命一击而已。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